正确答案: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题目:下列有关"乐"的古代名句,出自《论语》的是( )
解析:A项出自《论语·雍也》;B项出自《庄子·秋水》;C项出自《孟子·梁惠王下》;D项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关于"品德修养"与"德育"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
品德修养与德育的对象范围具有一致性
解析:德育的对象范围比较广泛和普遍,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正常人,而品德修养的对象则是青少年和成年人。故选择D。
[单选题]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只有按时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解析:先要有适当的行为(按时做作业),然后才能给予强化物(看电视)的刺激以增加以后这种行为(按时做作业)出现的可能性。
[单选题]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表现爱情的诗占绝大多数
解析:《诗经》包括风、雅、颂。中的爱情诗大约有八十多首,她们主要保存在《国风》中,占总篇目的四分之一多,并非绝大多数,故选择C。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类似于现在的民间"流行音乐",在民间广为传唱。大约160首。古代君王采集民风,以了解民间舆论。"采风"一词至今也未文艺界沿用。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类似于现在正式场合播放的"古典音乐"。是宫廷和朝会中演奏的音乐。《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歌颂之意,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和德行。共40篇。A选项,《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故A正确。B选项,古代"诗"者,类似于现在的"歌词";古代的"乐",类似于现在的"歌谱"。有曲必有词,有乐必有诗。诗是有韵律的寓言,乐是有韵律的声音。故B正确。D选项,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所谓"赋",是指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如《诗经.t民》:"t民之蚩蚩,抱布贸丝",就是平铺直叙。所谓"比",是类比,而非比喻。如:《诗经·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把"一日不见",类比为"三月、三秋、三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便出自于此)所谓"兴",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欲言窈窕淑女,先言和"淑女"有相同联觉的"雎鸠"。故D正确。
[单选题]班主任的基本素质不包括( )。
健康的体魄
解析: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素质、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能力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多选题]根据教育的定义,"教育"就是"学习""灌输"和"德育"。( )
解析:教育有广义和彼义之分,广义的教育足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单选题]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不平衡性
解析: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故选择C。A项,顺序性,强调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有顺序的发展过程;教学启示: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B项,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学生有不同发展特点,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数育方法:教育启示: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D项,学生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之间的差异。教育启示:因材施教。
[单选题]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美国开发的新的接替能源( )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页岩油
解析:美国的"页岩油革命"致使全球石油市场上供过于求,是造成石油价格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故选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