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蒸汽机的发明和利用
题目:下列选项中,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
解析: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利用。故选择B。A、C选项,留声机和电话机是第二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成果;D选项,计算机的发明是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成果。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位老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们头也不抬,随口回答。"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们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这个案例说明教师( )。
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解析: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针对学生的"新发现"不是采取鼓励、引导的态度,而是严厉斥责,老师的做法扼杀了学生探索未知和自主观察的积极性。故选择B项。
[多选题]教育是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而存在的,其发展必定要受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制约,其发展主要受其( )。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政治制度制约
文化传统制约
人口状况制约
解析:教育是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而存在的,因此,教育的发展必定要受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制约,包括它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人口状况等因素都要和教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因此,社会的发展就成为制约教育的另一条基本规律。
[单选题]某学生学会了学习D检验之后,也能够在F检验中采用D的检验步骤进行解题,这是学习过程中(1)正迁移(2)水平迁移(3)顺向迁移(4)自迁移
(1)(2)(3)
解析: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作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知识之间的促进作用,属于正迁移。水平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处于同一水平的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也叫横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故选择D。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教师上课前的"三备"内容的是( )。
备教案
解析:备课是教学的重要前提,需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没有备教案,故选择A。B项,备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科书,广泛阅读参考资料等。C项,备学生,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了解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对完成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D项,备教法,主要包括如何组织教材,确定课的类型与每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等。
[单选题]将评价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评价是( )。
个体内差异评价
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的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侧面进行相互比较、判断的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把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二是把评价对象自身的不同侧面进行比较。
[单选题]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培养自我同一性
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避免角色混乱的冲突。故选择D。A项,儿童早期(18个月到3岁)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克服羞怯与怀疑。B项,学龄期(6、7~12岁)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C选项,青年期(12-18岁)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单选题]"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 )。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解析: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主动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德育过程就是对各种影响进行干预、协调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在活动和交往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品德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故选择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