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学校可以对小明予以批评,但不得开除

题目:初中生小明违反了学校管理制度,遭到了开除(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C选项中学校确实违反了法律规定,但不应承担刑事责任。故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
  • 亚里士多德

  • 解析: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也是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是裴斯泰洛奇。真正实现教育心理学化的是赫尔巴特。

  • [单选题]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本质属性是( )。
  • 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 解析:启发性教学原则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故选择B。

  • [多选题]材料: 某教师关于“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1)问题情境创设:犯罪分子逃亡几年后,经过DNA鉴定可以确定犯罪分子,为什么通过DNA能确定身份? (2)出示资料,并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利用了前人的哪些经验和科学成果?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问题2:他们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 问题3: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其对DNA分子结构具有什么意义? (3)出示课本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读取图中的信息,并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观察并回答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这两条链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的方向一致吗?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问题2: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问题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位于DNA的什么位置? 问题4:脱氧核苷酸的三个组成成分怎样连接?脱氧核苷酸间又是如何连接的? (4)模型建构,四人小组自备材料合作构建模型,组内、组间合作与交流,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引证所学概念,并引发新的问题探究。 问题情境创设: 问题1:发现组员出错时有什么感受?你对你们的成功(不成功)的经验有什么感想? 问题2:每个小组的DNA相同吗?DNA之间的差异主要在哪里? 问题3:大家的组装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问题4:你觉得细胞在形成新的DNA分子时会以哪种方式进行? 问题: (1)围绕上述材料内容,谈谈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与作用。 (2)材料中提到的建构DNA双螺旋模型,属于哪一种模型?请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内容,列举两种同类型的模型实例。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