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题目: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①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②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③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④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⑤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⑥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⑦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⑧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⑨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⑩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故选择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编排,使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这种教材编写的方式属于( )。
螺旋式
解析: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直线式教科书结构指把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来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螺旋式教科书结构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递级深化。题干描述中“关键概念和原理重复出现”符合螺旋式的特点。
[单选题]给小狗进食时,同时出现铃声,反复多次后,小狗听到铃声是也产生唾液分泌,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经典条件反射
解析:】巴甫洛夫做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故选择C。A、D选项,无条件反射亦称非条件反射或先天反射,是人和动物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也称为本能。B选项,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
[单选题]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不包括( )。
人格障碍心理
解析: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和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单选题]学生摄影小组举办摄影大赛属于学生课外活动中的( )。
社会活动
解析: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按性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学科活动、科技活动、社会活动、文学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及劳动技术活动,其中文学艺术活动以发展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审美情趣、发展文艺方面的才能为主要目的。
[单选题]"不陵节而施”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 )。
循序渐进原则
解析:《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如果教学不按照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这体现的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单选题]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学生拿到教材后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
解析: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学生拿到教材后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
[单选题]小学生李某多次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对于李某,学校可以采取的管教方式是( )。
批评教育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故选D。
[多选题]材料:
某小学四(3)班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用“如果…就…只能…”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甲:“我妈妈常对我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只能去当清洁工’”。学生乙:“我爸爸常教育我,‘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只能像我一样去打工’”。学生丙:“老师经常告诉我们……”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理想都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像电脑里设置的固定答案一样。
问题:
(1)你如何看待“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成为绝大多数学生唯一理想的现象?
(2)针对这一现象,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