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题目:四神丸的功用是
解析:四神丸(《内科摘要》)
【组成药物】肉豆蔻 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生姜 大枣)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证候】脾肾阳虚之肾泄证。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饮病的主脉是
偏弦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单选题]当归芍药散的药物组成是
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
解析:当归芍药散证
原文:妇人怀妊,腹中(疒丂)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芎半斤一作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病因病机:本病由于肝虚气郁则血滞,脾虚气弱则湿停,肝病及脾,肝脾失调而致。
证候:腹中绵绵而痛、或拘急而痛,体倦、浮肿、白带量多、小便不利、泄泻等。
辨证:肝脾失调,气郁血滞湿阻。
治则:养血疏肝,健脾利湿。
方药:当归芍药散。方中重用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辅以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行血中之气;茯苓、白术健脾除湿,泽泻用量亦重,意在渗湿于下。
[单选题]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除半夏、人参、炙甘草、干姜、大枣外,还有
黄连、黄芩
解析: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所致。治宜寒热平调,消痞散结。方中半夏散结消痞,和胃降逆,干姜温中散寒,助半夏温胃消痞。黄连黄芩泻热开痞,人参、大枣、甘草健脾益气,炙甘草调和诸药,七味相合,使寒热得除,气机得畅。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意在和胃而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适于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之痞证。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重在调中补虚,适于胃气虚弱,寒热错杂之痞证。
[单选题]左归丸组成中含有而右归丸组成中不含有的药物是
龟板胶
解析:左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怀熟地 炒山药 枸杞 山茱萸 川牛膝 鹿角胶 龟板胶 菟丝子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证候】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单选题]以下关于颤证的说法,错误的是
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断续波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脾肾,化痰熄风。以督脉、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1)四神聪 曲池 外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丰隆
(2)百会 本神 风池 合谷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风阳内动加大椎、风府;髓海不足加肾俞、太溪;气血亏虚加气海、公孙;痰热动风加中脘、阴陵泉;颤抖甚加后溪、三间、大椎;僵直甚加大包、期门(均灸)、大椎(刺血);汗多加肺俞、脾俞、气海;口干舌麻加廉泉、承浆。
操作 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30次为1疗程。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疏波,通电20~30分钟。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根据病情施用补泻。僵直甚加灸大包、期门,每穴灸10分钟。或用三棱针刺大椎出血,再加拔火罐,使之出血,1周或2周刺血1次。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将2寸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快速行针,使局部有热感,或加用电针,留针40分钟。
(2)耳针法 皮质下、脑点、神门、枕、颈、肘、腕、指、膝、肝、脾、肾、心。每次选用3~5穴,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单选题]十二经脉中,与五脏联系最多的经脉是( )
足少阴肾经
[单选题]治疗风热侵袭型神经性皮炎,宜配用的腧穴是( )
外关、风池
[单选题]根据胆经腧穴排列顺序,自头临泣至脑空排序正确的是( )
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
[单选题]巴戟天、淫羊藿与仙茅均具有的功效是
补肾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