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男孩,2岁。自幼牛乳喂养,未按要求添加辅食,有时腹泻,逐渐消瘦。体检:身高80cm,体重7000g,皮下脂肪减少,腹壁皮下脂肪厚度<0.4cm,皮肤干燥、苍白,肌张力明显减低,肌肉松弛,脉搏缓慢,心音较低钝。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哪一种免疫球蛋白可以从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解析:这是一道纯粹的记忆题,错选率不高,它需要对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有一个概念,在5种免疫球蛋白中IgG的分子量最小,IgM最大,它是一个多聚体,IgA次之。只有分子量小才能通过胎盘,因此是IgG能通过胎盘。
[单选题]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
全身出皮疹,并可见水泡及结痂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题,主要考核对川崎病临床表现的掌握情况。错误率不低,达25%。主要错选答案是C,其次是A和D。虽然是记忆题,但要想完整准确地记忆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必须掌握其基本的病理损害。川崎病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中、小动脉炎,病初以小血管炎为主。由于小血管的炎症渗出,临床可表现为黏膜充血、皮疹和手足的硬性肿胀。由于病变并无皮肤组织的器质性损害,因此一般无疱疹或结痂。理解了这一点,本题的答案也就不难选出。错选A的多数是因为未能记住川崎病的发热特点,在诊断时强调发热时间为5天以上,持续1~2周,与5天以上并不矛盾。错选C的原因主要是对川崎病是否会出现关节损害印象不深。关节损害在川崎病虽非重要表现,但是在急性发热早期,由于小血管的炎症渗出,指、趾关节可以出现梭形肿胀、疼痛和关节强直。D是川崎病的特异性表现,呈现在后期,错答者可能认为脱屑是链球菌感染,猩红热的表现,但猩红热的脱屑主要在甲床根部,而不在指趾端,此为二病鉴别处。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诊断条件()
心肌炎和冠状动脉瘤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川崎病诊断的理解和掌握。错选率不高,主要错选答案是A,其次是B和D。本题是一道否定题,题目关键是"不是"和"诊断条件"二点,错选者主要在审题上。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感染和免疫反应异常有关,但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查依据。川崎病的诊断也缺乏特异性诊断,只能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皮肤、黏膜和淋巴结受累的情况来判断。川崎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血管周围炎、血管内膜炎或全层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在该病的早期,首先受累的是小血管和微血管,冠状动脉瘤和心肌炎虽是川崎病最严重的损害,但仅发生在少数病人,在诊断标准内并未将其作为必要条件。理解了这一点选出正确答案也就不困难了。错选答案A的原因可能是认为发热为非特异性症状,也非皮肤、黏膜和淋巴结损害的表现;因此误认为不必要。但是正好相反,川崎病是发热性疾病,持续发热是诊断该病的首要条件。错选B和D的原因主要是对诊断要点的理解和记忆不清。
[单选题]急性肾炎患儿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最可能的原因是合并()
高血压脑病
[单选题]关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描述,错误的是()
目前采用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
解析: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典型症状和体征为无胆汁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和右上腹肿块。病理解剖如下图:①呕吐为主要症状。②胃蠕动波。腹部检查可见上腹部膨胀,并有起自左肋下向右上腹移动的胃蠕动波,在喂奶10分钟后最容易观察到这个体征。③本病的特征性表现是在右上腹触摸到幽门肥厚所形成的橄榄样肿块。④消瘦。⑤黄疸。
[单选题]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惊厥是由于血清中()
解析:多见于1岁内小儿,尤以3~9个月发病率最高,冬春季多见。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代偿功能不足或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致血中游离钙降低,使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局部或全身肌肉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