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记录者做的记录,只拿给老师看,对学生下次口语交际课没有任何意义

题目:阅读以下《口语交际·讨论》的实录(节选),回答问题。学生:([A]我是组织者。我是参与者。我是记录者。我是汇报者。)(四名同学明确各自的分工)组织者:([B]学了契诃夫的短篇小数《装在套子里的人》,同学们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这个形象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意义呢?在我们的身边是不是还存在着一些套子?)请小组针对此话题进行一番讨论。参与者:考试在学习中是一种套子,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必须围绕着考试转,而放弃了其他的业余生活。组织者:那你认为考试这个套子好不好呢?参与者:当然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检验我们某一个阶段的学习还是有好处的。……汇报者:([C]同学们说了很多,我来汇报一下。)首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套子,比如法律的套子,对我们起到了很好地保护作用;又比如科学的套子,我们必须去打破。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对于套子应该辩证地理解,他既有好的一面,亦有不良的一面,对于那些对我们起到保护作用的套子,我们要保护它;对于那些束缚我们的套子,我们要打破它。记录者:([D]关于今天大家讨论的结果,我都记录了下来,将教给老师,请他给出指导意见。)关于上述教学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关于这次讨论的过程与结果,记录者做了详细的记录,这个记录不仅可以拿给老师,请老师提出指导意见,也可以让学生看,对下次的口语交际一讨论课的进行提供借鉴。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学习周敦颐《爱莲说》一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特意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几张莲花的美图。对于这一教学资源利用的分析,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 将莲的抽象特点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

  • 解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出示莲花的图片,是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高洁道德品格,将莲花抽象的特点变得直观、形象,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作者对于莲花的赞美之因和喜爱之情,属于有效教学手段的运用。

  •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的内容的一项是()。
  •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 解析:B项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建议”的内容为: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关于必修课程的教学。

  • [单选题]在学到王勃《滕王阁序》的时候,有同学认为“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和“带”是衣襟和飘带,下列教师评价最能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的一项是()。
  • 要分别是“衣襟”和“飘带”的意思的话,在这里能翻译得通吗?结合前面讲的意动用法,再好好想想。

  • 解析:“襟”和“带”在这里都是一种意动用法,但就课堂点评来说,既能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又能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深入思考的是B项。

  • [单选题]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教师设计了下列两个问题探究,阅读并按要求答题。问题一:有人说,这首诗宣传了阶级斗争的思想,已经不适用于我们这个时代了。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应该如何看待这首诗的主题思想?问题二:有同学说,这首诗不押韵,不讲平仄,每一节.白子多少不一,每一句字数多少不等。诗歌讲究节奏,这首诗节奏也不整齐划一,这是“诗”吗?对于教师设计的两个问题探究,分析不恰当的是()。
  • 不应运用阶级分析的眼光来看这首诗,所以第一个问题的探究设计不恰当

  • 解析:适当用阶级分析的眼光来看这首诗是需要的,它可以唤起一些人的良知。而且这个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正确地、全面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故D项不正确,当选。

  • [单选题]某教材必修(1)第三单元的选文为《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师向学生推荐其他写人记事散文,适合的一项是()。
  •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 解析:A项《包身工》是报告文学,B像是一篇抒发情感的小品文,C项是随笔。

  • [单选题]教师在讲解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一课时,有如下一段话:“《逍遥游》选自《庄子》,《庄子》是先秦说理文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作品。其中……等都是阐发作者……思想观点的名句。”之后教师又列举了其他出自先秦说理文的语句。下列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解析:A项语出《孟子》,B项语出《老子》,D项语出《韩非子》,它们均是先秦说理名著。C项语出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单选题]教学某版语文必修(3)第五课《杜甫诗三首》,以下关于该课教学的建议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重点要学生掌握文言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大意

  • 解析:《杜甫诗三首》的教学重点应在引导学生生通过朗读,了解诗句的表现手法,从诗句中体会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思想感情。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第四章 口语交际教学题库 第三章 写作教学题库 第二章 阅读鉴赏题库 第一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教学实施的建议题库 第三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题库 第三章 现代教学媒体题库 教学设计(综合练习)题库 教学评价(综合练习)题库 第一章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概述题库 高级中学语文(考前冲刺)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