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CD
业务动因的执行成本最低 业务动因的精确度最差 强度动因的执行成本最昂贵
题目:在驱动成本的作业动因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解析:作业动因分为三类:即业务动因、持续动因和强度动因。三种作业动因,业务动因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强度动因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而持续动因的精确度和成本都是居中的。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每一步骤的生产费用要在其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里的在产品不包括()。
上步骤正在加工的在产品
解析: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每一步骤的生产费用要在其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这里的在产品是指广义的在产品,指本步骤在产和虽然本步骤完工但后续步骤尚未完工的在产品,上步骤正在加工的在产品,不属于本步骤的广义在产品。
[多选题]下列关于存货成本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是经济资源的耗费
非正常的、意外的耗费不计入存货成本
如果企业不需要支付现金,就不能计入生产经营成本
解析:存货成本具有以下特征:(1)成本是经济资源的耗费;(2)成本是以货币计量的耗费;(3)成本是特定对象的耗费;(4)成本是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耗费。成本计算中的存货成本,是正常生产经营状态下的成本。非正常的、意外的耗费不计入存货成本,而将其直接列为期间费用或损失。存货成本是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耗费,选项B的说法不全面。
[多选题]下列关于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这些成本集合缺乏同质性
整个工厂仅有一个或几个间接成本集合,它们通常缺乏同质性
间接成本的分配以产量为基础
解析: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特点,首先是建立众多的间接成本集合,这些成本集合应具有同质性,即被同一个成本动因所驱动;另一个特点是间接成本的分配应以成本动因为基础。所以,选项B的说法正确,选项A、D的说法错误。选项C的说法是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的一个特点。
[多选题]某产品需经过两道工序加工完成,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原材料消耗定额为500千克,其中第一道工序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为240千克,第二道工序的原材料消耗定额为260千克。月末在产品数量350件,其中:第一道工序在产品200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150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第一道工序期末在产品原材料完工率为24%
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为48件
第二道工序期末在产品原材料完工率为74%
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为111件
解析:第一道工序原材料完工率=240×50%/500×100%=24%,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200×24%=48(件);第二道工序原材料完工率=(240+260×50%)/500×100%=74%,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150×74%=111(件)。
[单选题]下列关于产品级作业表述不正确的是()。
产品级作业是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
解析:产品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单位级作业是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
[单选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产品的动因是()。
强度动因
解析:持续动因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业务动因通常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强度动因是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的产品。
[单选题]甲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经过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定额工时2小时,第二道工序定额工时3小时。期末,甲产品在第一道工序的在产品40件,在第二道工序的在产品20件。作为分配计算在产品加工成本(不含原材料成本)的依据,其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为()件。
22
解析:第一道工序的完工程度为:(2X50%)/(2+3)X100%=20%;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程度为:(2+3X50%)/(2+3)X100%=70%;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40X20%+20X70%=2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