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教学效能感
题目: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己能教好学生。这主要反映了他的哪种心理特征?
解析: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题目中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己能教好学生,可见李老师的教学效能感较高。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就撤除对他的惩罚。这是( )。
负强化
解析:A选项消退是指条件反射形成之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B项负强化是指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反应频率。C项惩罚是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D项正强化是指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频率。题目中是消除不愉快刺激来增加学生的好行为的发生频率,故是负强化。
[单选题]小芳在同学面前表现得很贪玩,不在乎考试,私下里却拼命地学习。根据自我价值理论,小芳属于( )。
高趋高避型
解析:高趋高避型动机的学生同时受到成功的诱惑和失败的恐惧。他们对任务具有既追求又排斥的冲突情绪,但焦虑引起并加强了他们对学习的注意,所以他们会想办法取得成功来避免失败。他们在同学中尽量表现得贪玩,不在乎考试,但私下里却偷偷的努力。
[单选题]在Word2003中,下面哪个视图方式是默认的视图方式( )。
大纲视图
解析:暂无
[单选题]看过《西游记)的人在头脑中都可以形成孙悟空的形象,这是( )的心理活动。
再造想象
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单选题]德育过程中存在着诸种矛盾。这些矛盾至少有三个层次,下列属于第一层次矛盾的是( )。
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影响的矛盾
解析: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的过程,这些矛盾可能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如果依据矛盾存在于作用的范围来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德育过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第二层次是德育过程内部的矛盾;第三层次是德育过程主体(教育者、受教育者)自身的矛盾。故选择B。
[单选题]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放电完毕瞬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最大
[单选题]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高原现象
解析: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故选择B。A选项,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C选项,抑制是指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的状态(睡眠大脑休息)。
[单选题]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
社会本位论思想
解析: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赫尔巴特等人都是从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因此把他归为社会本位。
[单选题]某教师对学校管理提出改进意见,被校长打击报复。校长所侵犯的教师权利是( )。
民主管理权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第五款规定,教师拥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题目中的校长打击报复提出改进意见的教师,侵犯了教师的民主管理权。故选择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