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某超市为扩大市场份额,进行抽奖式有奖促销,最高奖励为现金80000元
题目:我国倡导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下列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经营者进行有奖销售不得存在下列情形:(一)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二)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万元"。D项最高奖励为现金80000元不符合规定。故本题选D。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要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这段话的主旨是( )。
要以科学的政策为导向,有重点、有层次地推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解析:文段主要阐述的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以促进不同层次的服务业发展。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概括。A项的"优先发展"无中生有,排除。B项,文段没有提到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带动其余周边服务业的发展,排除。C项的"现阶段结构调整的目的"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D。
[多选题]下列关于诉讼档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诉讼档案由各级人民法院的档案机构管理
保管档案一万卷(件)应设专职档案干部一人
解析:诉讼文书是正在发生先行效用的文书材料,诉讼档案是执行完毕经过科学整理按照一定规律组合成案卷以备日后查考利用的文件材料。A项错误。根据《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办法》,各级人民法院应当选调政治可靠,责任心强,身体健康,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审判员、助理审判员、书记员从事档案工作。D项错误。故本题选BC。
[单选题]关于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赵某是某法院院长,在其担任审判长时,需要回避的,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多选题]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故本题判断正确。
[单选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所引用的"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解析:"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的意思是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勇于改革创新,不因循守旧。故本题选A。
[单选题]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下列有关内容不正确的是( )。
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解析: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管理职责的基础上组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故本题选D。
[单选题]从生涯来看,人生是一个打开再合拢的过程--你需要在年轻的时候看到足够多的可能,才有可能在而立之年从容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好的生涯轨迹一般是20~35岁前以职业发展为核心,在大城市尝试各种可能,有机会就再往上。到了35岁前后,形成稳定的对生活的定见,然后做职业-家庭-自我的平衡选择。你只有一日看尽长安花,才敢在某一天平平淡淡才是真。对于自己内心没有方向的人,去哪里都是逃离,而对于生命有方向的人,走向哪里都是追寻。所以苏轼被发配到那时的四线城市惠州,才会写下"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内心没有方向,去哪儿都是逃离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人生是一个打开再合拢的过程--年轻时多积累经验,35岁之后稳定下来。而后进一步说明,内心没有方向的人到哪里都是逃离,内心有方向的人到哪里都是追寻。最后举苏轼的例子再次强调:内心有方向,哪里都是故乡。故文段强调的是内心有方向的重要性,只有C项与此相符。故本题选C。
[单选题]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执意要对那个不法的外商提出控告,要求赔偿。
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一种学习语文的好方法";C项语义重复,"当务之急"与"目前的大事"择一使用;D项存在歧义,"两个"既可理解为修饰连队,也可理解为修饰排长。A项没有语病,当选。
[单选题]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像"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句子。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连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它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或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⑤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不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辑看来,一切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公理也如此。但是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绝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苦痛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
⑥【 】有灵感的人类道德天才,【 】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此扎实的一些伦理公理,而这些伦理公理被人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真理是经得住经验的考验的。
填入文中【 】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有才
解析:分析可知,前后两个分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和假设关系,由此可首先排除C、D。A项表充分条件、B项表必要条件,此处强调的是必要性,排除A。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