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说真话的是李和王
题目:某单位统计上班迟到人数,一部门四人对是否迟到的说法如下:赵:我没有迟到李:王和赵至少有
一人没有迟到王:我们中有人迟到张:我们四人都没有迟到已知上述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为真?( )
解析:这是一道真假话推理的题目。四人的话两真两假,分析可知王和张的话互为矛盾关系,由此可知,赵和李的话一真一假。若赵的话为真则李的话也为真,不符合题意,故赵的话为假,李的话为真。由赵迟到了,可推出王的话为真,张的话为假。故选择C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由此可知( )。
你来,他也来
解析:"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是指原命题"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的负命题,也是就是这句话翻译过来是你来且他来,即肯前否后。故选择C项。
[单选题]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行动研究法
解析:行动研究法是教育研究方法的一种,其特点就是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教师也参与到研究者的行列,研究教育实践中的某一问题,并且把研究结果再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以学习教科书中的知识为主,这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 )特点。
认识的间接性
解析: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教材,教材是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反映,即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学生是通过认识教材来最终达到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故选择A。B项,认识的教育性指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认识是发展的,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C项,认识的交往性指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生的认识如果离开了师生在特定情境和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往,教学活动的概念就可以扩大到生活教育的领域。D项,有领导的认识指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区别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一个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因素--教师,形成学生(主体)--课程与教材(客体)--教师(领导)相互作用的特殊的"三体结构"。
[单选题]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叫做( )。
认知风格
解析:认知风格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故选择B。A选项,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和物质性。C选项,思维风格是指人们进行思考的偏好方式。思维风格不是一种能力,而是运用一种或几种能力进行思考的方式。D选项,性格特征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