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服用葡萄糖后30、60、120分钟分别抽血1次做糖定量测定
题目:下列关于糖耐量试验正确的是()
解析:非妊娠成年人葡萄糖负载量为75g,儿童的葡萄糖负载量按每千克体重1.75g计算,总量不超过75g,做糖耐量试验时患者可以在5分钟内服下葡萄糖,节食或近期体重很轻者,需调整饮食,保持每天进食糖类不应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判断深静脉导管位置最简单、方便的是()
摄X线片
解析:深静脉导管位置最简单及方便的是摄X线片。
[单选题]下面哪种TCD表现可见于颅内高压()
重拨波
解析:颅内高压的TCD表现为搏动指数增大,频谱波形改变(重拨波),血流速度可降低至正常低限。
[单选题]回归热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霍奇金病
解析:回归热的特点是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布氏杆菌病为波状热;结核病常为不规则热;疟疾、急性肾盂肾炎为间歇热。
[单选题]患者男性,55岁。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既往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现出现血压低,需进行输血、输液,宜选用以下何部位进行深静脉穿刺术()
股静脉穿刺术
解析:因患者有上腔静脉综合征,不宜使用上腔静脉进行补液,故选用股静脉。
[单选题]患者男性,33岁,特重型颅脑损伤后,拟使用制酸药预防应激性溃疡,拟行胃液pH监测,要求胃液pH为()
>4
解析:重症患者易出现应激性性溃疡,其形成机制复杂,但胃酸为重要的致病原因之一,临床常需要行制酸治疗,使胃液pH>4即可达到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同时避免胃内酸性环境严重破坏而促进胃内细菌生长繁殖,引起细菌移位导致内源性院内感染发生。
[单选题]患者为25岁,男性,以出血倾向为突出临床表现就诊,其出血机制与实验室检查特点讨论有以下组合,其中不正确的是()
血友病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加入正常人血清可纠正。
解析:过敏性紫癜属于血管性出血性疾病,除束臂试验阳性和少数病例血小板减少外,其他止血血栓检查均为阴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性出血性疾病,一般不会影响凝血因子,凝血时间正常;出血时间延长是血小板数量和功能下降的标志,再生障碍性贫血必定引起血小板减少,因此,出血时间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是DIC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血清中不含凝血因子Ⅷ,不能纠正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单选题]患者男性,45岁,ALT反复异常数年,皮肤黏膜黄染渐加重7个月,反复神志障碍1个月。曾用多种护肝治疗,输清蛋白及血浆。查体:嗜睡状,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可见多处淤血、瘀斑,未见肝掌、蜘蛛痣,肝肋下未及,脾肋下可见,腹水征阳性,双下肢水肿。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总胆红素234.5μmol/L,直接胆红素121.2μmol/L。
[单选题]严重感染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血糖后连续8~12小时稳定在目标范围,此时血糖监测频率为()
3~4小时一次
解析:1.重症患者病情处于好转过程中,可适当延长血糖监测时间,由于患者仍未完全稳定,故可将血糖监测频率为4~6小时一次。2.在严重高血糖治疗初期为寻找最佳胰岛素剂量,可每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3.患者病情未稳定,应激因素未解除,血糖仍会波动较大,如控制血糖连续8~12小时稳定在目标范围内,则可将血糖监测频率改为3~4小时一次。4.在严重高血糖治疗期间血糖稳定在80~150mg/dl,且连续4小时胰岛素输注速度无改变,或血糖波动幅度
[单选题]有明显出血倾向及已肝素化的患者不宜采用()
鼻咽测温
解析:1.鼻咽测温是将测温探头置于鼻咽部或鼻腔顶部测得,反映脑部的温度变化。2.鼓膜测温是用特殊温度探头安置在鼓膜旁,并用棉花堵塞外耳道排除大气温度的影响。3.口腔测温是将温度计置于舌下热窝5分钟测得。适用于一般患者的体温监测。但不能配合的患者,如哭闹的患儿、狂躁的患者、麻醉和昏迷的患者不适宜采用,避免咬碎体温计而致损伤。4.鼻咽测温是将测温探头置于鼻咽部或鼻腔顶部测得,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黏膜。有明显出血倾向及已肝素化的患者不宜采用此法。5.膀胱测温是用特殊温度探头置于Foley导尿管中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