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关元
题目:针刺下列腧穴时,哪个穴位不适宜取俯卧位
解析: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阳气固密于外
[单选题]下列何症不会在枳实栀子豉汤证中出现
小便不利
[单选题]患者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每逢阴雨天加重,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应选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
解析: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病因病机:本证由于风湿之邪,合而流注于筋骨,搏结于关节,气血痹阻不畅而致诸肢节疼痛而肿大;风湿相搏,病久不解,正虚邪盛,营卫气血耗损,而日渐化热伤阴。
证候:诸肢节疼痛,身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辨证:风湿历节(风寒湿邪外袭,痹阻筋脉关节,日渐化热伤阴)。
治则: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佐以滋阴清热。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
[单选题]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荷梗 黄连
解析: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治宜清暑益气,养阴生津。方中以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合西瓜翠衣清热解暑,共为君药。荷梗可以解暑清热,又可理气宽胸;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其功专于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泻火;竹叶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
清暑益气汤与竹叶石膏汤皆可治暑热耗伤气津之证,症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脉虚数等。但竹叶石膏汤以石膏与麦冬为主,功善清热泻火养阴,辅以人参、半夏调和脾胃,重在清解余热,兼以益气生津和胃。清暑益气汤以西洋参、石斛、麦冬为主,功善益气养阴,重在益气养阴生津。
[单选题]炙甘草汤的功用是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解析:炙甘草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生脉散的鉴别应用
本方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劳肺症。治宜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方中炙甘草益气化阳,生血化阴,善治气血阴阳俱虚。人参、大枣益气,助炙甘草补气。桂枝、生姜温阳,助炙甘草益气化阳补阳。阿胶、生地养血,助炙甘草生血补血。麻仁、麦门冬滋阴,使炙甘草益气能化阴补阴。清酒温通气血,通达经气,和畅血脉,兼制滋药补而不腻。
炙甘草汤与生脉散均有补肺气、养肺阴之功,可治疗肺气阴两虚之久咳不已。但炙甘草汤益气养阴作用较强,敛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偏于温补;而生脉散益气养阴之力虽不及本方,但伍用收敛之五味子,故止咳之功较著,偏于清补。
[单选题]太阳病主脉主症为
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
[单选题]以下关于颤证的说法,错误的是
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断续波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脾肾,化痰熄风。以督脉、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1)四神聪 曲池 外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丰隆
(2)百会 本神 风池 合谷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风阳内动加大椎、风府;髓海不足加肾俞、太溪;气血亏虚加气海、公孙;痰热动风加中脘、阴陵泉;颤抖甚加后溪、三间、大椎;僵直甚加大包、期门(均灸)、大椎(刺血);汗多加肺俞、脾俞、气海;口干舌麻加廉泉、承浆。
操作 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30次为1疗程。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疏波,通电20~30分钟。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根据病情施用补泻。僵直甚加灸大包、期门,每穴灸10分钟。或用三棱针刺大椎出血,再加拔火罐,使之出血,1周或2周刺血1次。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将2寸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快速行针,使局部有热感,或加用电针,留针40分钟。
(2)耳针法 皮质下、脑点、神门、枕、颈、肘、腕、指、膝、肝、脾、肾、心。每次选用3~5穴,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单选题]下列经脉中,与阳维脉循行最为密切的是( )
足少阳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