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基底细胞呈柱状,胞核呈栅栏状排列

题目:根尖周囊肿的病理改变不包括()。

解析:此题涉及根尖周囊肿的病理特点及与其他囊肿的鉴别。根尖周囊肿是炎症性囊肿,其内衬上皮多为来自于上皮剩余的复层鳞状上皮,囊壁中多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上皮内可见发卡样透明小体,囊腔和囊壁内可有针状胆固醇裂隙。备选答案中,A和C、D、E都符合此囊肿的改变,唯有B选项所叙述的特点符合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一般不出现在根尖周囊肿中,故正确答案应选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光镜下典型的平滑面龋由表及里的变化依次为()。
  • 表层、病变体部、暗层、透明层

  •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早期釉质龋的基本病理变化。典型的早期釉质龋的最深面即靠近正常釉质部分的病变为透明层,是病变最轻的区域;暗层位于透明层的浅面,釉质的脱矿更明显,但存在再矿化。病损体部在暗层的浅面,是早期釉质龋病变范围最大、脱矿最明显的部位。表层位于早期釉质龋的最表面,有再矿化发生。故正确答案应选D。

  • [单选题]正中关系滑向正中的长正中距离约为()。
  • 1.0mm

  • 解析:本题属基本概念试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正中关系与正中的关系。正中位是指上下牙弓面接触最广,牙尖相互交错咬合时下颌骨的位置。正中关系是指下颌适居正中,髁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在正中关系范围内有上下牙接触,称为正中关系。两者位置关系协调时,两者为同一位,或者由正中关系能自如地直向前滑动到正中,滑动距离称为长正中,0.5~1mm。答案B正确。

  • [单选题]铰链运动起始的位置是()。
  • 后退接触位

  • 解析:在正中关系范围内,尽管下颌可以做一定范围的铰链开闭运动,髁突只在原位只有转动无滑动。而后退接触位(正中关系)则是指下颌处在正中关系时,下牙列与上牙列有咬合接触。因此铰链运动起始于后退接触位。

  • [单选题]牙尖交错时,如果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磨牙颊面沟的远中,这种咬合关系称为安氏()。
  • Ⅲ类

  • 解析:在牙尖交错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正对着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颊沟,称为中性,若有错位者,称为安氏Ⅰ类错(AngleⅠ类错);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近中,称为远中错,或AngleⅡ类错;反之,如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颊沟的远中,则称为近中错,或AngleⅢ类错。

  • [单选题]髁突的主要功能面是()。
  • 髁突前斜面

  • 解析:髁突前斜面借关节盘和关节结节的后斜面发生接触,是颞下颌关节的功能斜面。

  • [单选题]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为()。
  • 开放侧支血管

  • 解析:此题是记忆题,考查学生对硝酸甘油作用的记忆。此题主要考点是记忆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在5个选项中,除D外,其他均不是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因此,只有D选项是正确的。

  • [单选题]一患者急需接受骨髓移植,但无合适供体。已知发生骨髓移植排斥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配型不合供体骨髓中存在着成熟的T淋巴细胞。为了减轻排斥反应,在移植前,可用补体加抗体处理配型不合的供体骨髓。在这种情况下,所应用的抗体应能识别()。
  • CD3

  • 解析:本题为结合临床的理解型综合题,难度较大。考核移植排斥中T细胞的作用以及T细胞最主要的表面标志和功能分子。所有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T细胞抗原受体(TCR)以非共价键与CD3分子形成的TCR-CD3复合物。CD3分子胞内段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模体(ITAM),ITAM的磷酸化提供T细胞活化信号传导功能。因此CD3是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与功能分子。配型不合供体骨髓中存在的大量成熟T淋巴细胞输注受者后可因受者的MHC不同而激活,从而产生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必须去除。由于CD3是所有T细胞的表面分子,因此只要用抗CD3抗体联合补体就可以通过MAC溶细胞功能将所有T细胞去除。而CD4、CD8分别是CD4+T、CD8+T细胞的表面标志,CD28表达于90%CD4+T细胞和50%CD8+T细胞,CD40配体(CD40L、CD154)主要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通过其中任何一种的抗体仅能去除一部分T细胞,都不是最佳选项。因此正确答案选A。

  • 推荐下载科目: 口腔基础医学题库 医学伦理学题库 肾小球疾病题库 生殖内分泌疾病题库 牙周病学题库 医学科研伦理题库 口腔解剖生理学题库 贫血题库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题库 口腔基础医学综合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