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UML的事物是对模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分的抽象,(1)是模型的静态部分,描述概念或物理元素;(2)用来描述、说明和标注模型的任何元素。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软件设计阶段的度量考虑了架构层次、构件层次和界面设计层次的问题,其中构件层次的设计度量集中于软件构件的内部特性,()不属于构件层次设计度量。
布局恰当性
解析:构件层次设计度量主要考虑模块的独立性问题,这包括内聚、耦合和复杂度。
[单选题]博学网软件开发团队欲开发一套管理信息系统,在项目初期,用户提出了软件的一些基本功能,但是没有详细定义输入、处理和输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该团队在开发过程应采用()
原型开发模型
解析:瀑布模型也称为生命周期法,是生命周期法中最常用的开发模型,它把软件开发的过程分为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6个阶段,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瀑布模型是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在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提供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框架。瀑布模型主要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原型法适合于用户没有肯定其需求的明确内容的时候。它是先根据已给的和分析的需求,建立一个原始模型,这是一个可以修改的模型(在生命周期法中,需求分析成文档后一般不再进行修改)。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都把有关信息相互反馈,直至模型的修改,使模型渐趋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参与和决策加强了,最终的结果是更适合用户的要求。这种原型法成败的关键及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模型的建立及建模的速度。增量模型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重复地应用)和原型的迭代特征。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一个线性序列产生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的"增量"。当使用增量模型时,第一个增量往往是核心的产品,即实现了基本的需求,但很多补充的特性还没有发布。核心产品交用户使用,使用和/或评估的结果是下一个增量的开发计划。该计划包括对核心产品的修改,使其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并发布一些新增的特点和功能。这个过程在每一个增量发布后不断重复,直到产生最终的完善产品。RAD是一个线性顺序的软件开发模型,强调极短的开发周期和可复用程序构件的开发。RAD模型是瀑布模型的一个高速变种,通过使用基于构件的建造方法获得了快速开发。如果需求理解得很好,且约束了项目范围,RAD模型使得一个开发组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创建出功能完善的系统。RAD方法主要用于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它包含业务建模、数据建模、处理建模、应用生成、测试及反复5个阶段。
[单选题]分布式系统开发中,通常需要将任务分配到不同的逻辑计算层。业务数据的综合计算分析任务属于()
应用逻辑层
解析:分布式系统开发分为5个逻辑计算层:表示层实现用户界面;表示逻辑层为了生成数据表示而必须进行的处理任务,如输入数据编辑等;应用逻辑层包括为支持实际业务应用和规则所需的应用逻辑和处理过程,如信用检查、数据计算和分析等;数据处理层包括存储和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所需的应用逻辑和命令,如查询语句和存储过程等;数据层是数据库中实际存储的业务数据。
[单选题]系统测试将软件、硬件、网络等其他因素结合,对整个软件进行测试。()不是系统测试的内容。
路径测试
解析: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和网络等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集成测试和确认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系统测试是根据系统方案说明书来设计测试用例,常见的系统测试主要有功能测试、健壮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性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安全性测试、安装与反安装测试等,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功能测试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法,性能测试主要验证软件系统在承担一定负载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是否符合客户的需要,主要指标有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和资源利用率等。从以上描述可以得知本题应选A。A选项所描述的路径测试是在单元测试阶段进行的一种白盒测试。
[单选题]RUP是一个二维的软件开发模型,其核心特点之一是(1)。RUP将软件开发生存周期划分为多个循环(cycle),每个循环由4个连续的阶段组成,每个阶段完成确定的任务。设计及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制定工作计划及资源要求是在(2)阶段完成的。
解析:RUP也称为UP、统一过程,其核心特点是:以架构为中心,用例驱动,迭代与增量。该开发模型分4个阶段,分别为初始、细化、构造、移交。其中题干所述的“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是细化阶段的主要工作,所以该空应填细化。
[单选题]需求分析是一种软件工程活动,它在系统级软件分配和软件设计间起到桥梁的作用。需求分析使得系统工程师能够刻画出软件的(1),指明软件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并建立软件必须满足的约束。需求分析是发现、求精、建模和规约的过程。包括详细地精化由系统工程师建立并在软件项目计划中精化的软件范围,创建所需数据、信息和(2)以及操作行为的模型,此外还有分析可选择的解决方案,并将它们分配到各软件元素中去。
解析:需求分析使得系统工程师能够刻画出软件的功能需求(明确所开发的软件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性能需求(明确待开发的软件的技术性能指标)、环境需求(明确软件运行时所需要的软、硬件的要求)、用户界面需求(明确人机交互方式、输入输出数据格式)。需求分析要指明软件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并建立软件必须满足的约束。需求分析是发现、求精、建模和规约的过程。包括详细地精化由系统工程师建立并在软件项目计划中精化的软件范围,创建所需数据、信息和控制流以及操作行为的模型。
[单选题]企业信息系统往往是一个具有业务复杂性和技术复杂性的大系统,针对其建设,系统分析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1)。系统开发的目的是(2)。
解析:通常,软件开发项目是要实现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即确定待开发软件系统的系统元素,并将功能和数据结构分配到这些系统元素中,它是软件实现的基础。但是,目标系统的具体物理模型是由它的逻辑模型经实例化(即具体到某个业务领域)得到的。与物理模型不同,逻辑模型忽视实现机制与细节,只描述系统要完成的功能和要处理的数据。作为目标系统的参考,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目标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结合现有系统(当前)分析,进行新系统设计的过程如图7-7所示。①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当前系统可能是需要改进的某个已在计算机运行的数据处理系统,也可能是一个人工的数据处理过程。在这一步首先分析、理解当前系统是如何运行的,了解当前系统的组织机构、输入输出、资源利用情况和日常数据处理过程,并用一个具体模型来反映自己对当前系统的理解。这一模型应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②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样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③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④建立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构建出相应的物理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原有系统可以是一个正在运行的软件系统,也可以是一个纯手工运作的流程。
[单选题]企业信息系统往往是一个具有业务复杂性和技术复杂性的大系统,针对其建设,系统分析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是(1)。系统开发的目的是(2)。
解析:通常,软件开发项目是要实现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即确定待开发软件系统的系统元素,并将功能和数据结构分配到这些系统元素中,它是软件实现的基础。但是,目标系统的具体物理模型是由它的逻辑模型经实例化(即具体到某个业务领域)得到的。与物理模型不同,逻辑模型忽视实现机制与细节,只描述系统要完成的功能和要处理的数据。作为目标系统的参考,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目标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结合现有系统(当前)分析,进行新系统设计的过程如图7-7所示。①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当前系统可能是需要改进的某个已在计算机运行的数据处理系统,也可能是一个人工的数据处理过程。在这一步首先分析、理解当前系统是如何运行的,了解当前系统的组织机构、输入输出、资源利用情况和日常数据处理过程,并用一个具体模型来反映自己对当前系统的理解。这一模型应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②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样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因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因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③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④建立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根据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构建出相应的物理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原有系统可以是一个正在运行的软件系统,也可以是一个纯手工运作的流程。
[单选题]UML采用4+1视图来描述软件和软件开发过程,其中(1)描绘了所设计的并发与同步结构;(2)表示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及分布结构;UML中的类图可以用来表示4+1视图中的(3)。
解析:UML采用4+1视图来描述软件和软件开发过程。①逻辑视图:以问题域的语汇组成的类和对象集合。②进程视图:可执行线程和进程作为活动类的建模,它是逻辑视图的一次执行实例,描绘了所设计的并发与同步结构。③实现视图:对组成基于系统的物理代码的文件和组件进行建模。④部署视图:把构件部署到一个组物理的、可计算的节点上,表示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及分布结构。⑤用例视图:最基本的需求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