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疲劳

题目:第二拐点的出现意味着机体开始进入()状态。

解析:人体在持续较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变化表现出两个明显的拐点,即标志进入工作状态(动员阶段)的结束、稳定状态开始的“第一拐点”和标志稳定状态结束、人体整体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疲劳开始的“第二拐点”。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哪一物质可以促进人体钙的吸收()。
  • 维生素D


  • [单选题]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 反应和适应

  • 解析: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 [单选题]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血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 心力贮备

  • 解析: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泵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健康人有相当大的心力贮备,而某些有心脏疾患的病人,静息时心输出量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别,尚能够满足静息状态下代谢的需要,但在代谢活动增强时,输出量却不相应增加,最大输出量较正常人低;而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心脏的最大输出量远比一般人大。

  • [单选题]供能总量少,功率输出最快,时间仅能维持数秒钟的供能系统为()。
  • 磷酸原系统

  • 解析:ATP和CP组成的供能系统是磷酸原系统。ATP以最大功率输出供能可维持约2秒;CP以最大功率输出供能可维持约3~5倍于ATP供能的时间。剧烈运动时CP含量迅速下降,但ATP变化不大。磷酸原系统的特点是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等物质。短跑、跳跃、举重只能依靠此系统。

  • [单选题]运动性蛋白尿与()有关。
  • 运动负荷量

  • 解析:影响运动性蛋白尿的因素有运动项目、负荷量和运动强度、个体差异、技能状况、年龄与环境。

  • [单选题]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是()。
  • 最快的动作练习

  • 解析: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所以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是最快的动作练习。

  • [单选题]合理营养是指对人体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平衡膳食,使膳食的()能适应人体的生理、生活、劳动以及一切活动的需要。
  • 质与量

  • 解析:合理营养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劳动能力、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分为7类,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水、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这些营养素不仅有量的需求,各营养素之间还应有合适的配比,而且还有质的要求。

  •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中暑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是()。
  • 热症

  • 解析:中暑的一般类型有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 [单选题]运动损伤按照黏膜的完整性可分为()。
  • 开放性损伤、闭合性损伤

  • 解析:运动损伤按伤后皮肤、黏膜是否完整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体育人文社会学题库 运动人体学题库 第二部分体育教学设计题库 体育运动项目题库 第三部分体育教学评价题库 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