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正确答案 :B
  • 对立制约

  • 解析:对立制约,阳虚(虚寒证)宜用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单选题]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的是
  • 正确答案 :A
  • 精气


  • [单选题]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
  • 正确答案 :B
  • 相兼性


  • [单选题]《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天寿过度”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A
  • 肾气有余

  • 解析:肾气有余

  • [单选题]辛夷入汤剂的用法是
  • 正确答案 :C
  • 布包煎

  • 解析:辛夷

  • [单选题]六味地黄丸和大补阴丸两方组成中均不含有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生地黄、怀牛膝

  • 解析: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大补阴丸的鉴别应用 本方所治之证乃(肝)肾阴虚,虚热内生所致。治当滋补(肝)肾阴。 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养血补肝,填精益髓,为君药。气能化阴,以山药补益脾胃,生化气血,助熟地黄滋补阴血;山茱萸补养肝肾,强健筋骨,固涩精气,共为臣药。滋补之药壅滞气机,以泽泻泻熟地黄浊腻壅滞。茯苓渗湿健脾,既助山药补气健脾益肾,又使山药固脾不恋湿。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制约山茱萸使之温不助热,共为佐药。诸药相互为用,使肝肾之阴得补,虚热得除,病证得解。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为三补,茯苓、泽泻、牡丹皮为三泻,三补药作用大于三泻药,三补药以治虚,三泻药使补药不腻,以利滋补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 [单选题]组成药物中含有白芍、玄参、麦冬的方剂是
  • 正确答案 :E
  • 养阴清肺汤


  • [单选题]以下不属得神表现的为
  • 正确答案 :D
  • 颧赤如妆

  • 解析:得神--有神--精充神旺--正常人或病情轻浅

  • [单选题]有关病毒性肝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B
  • 乙型肝炎一般无慢性经过


  • [单选题]足太阳经"本"部位于
  • 正确答案 :D
  • 跟以上5寸中


  • [单选题]眉间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的骨度分寸是
  • 正确答案 :E
  • 18寸

  • 解析:18寸,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以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来量取腧穴定位方法。可分作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 2.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 3.横指同身寸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又名“一夫法”。 [手指同身寸.png]

  • [单选题]起于无名指末端的经是
  • 正确答案 :B
  • 三焦经

  • 解析:手少阳三焦经经脉循行: 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出于第四、五掌骨之间,沿手背到达腕关节背部,再向上行于前臂外侧尺桡骨(臂外两骨)之间,穿过肘关节部,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关节 部,与足少阳胆经交叉走其后面,进入锁骨上窝(缺盆),散布于胸腔之中部(膻中),散络于心包,下行穿过膈肌,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本腑。 它的支脉是从胸腔中部分出,上行出于锁骨上窝(缺盆),再上项部,联系于耳廓后面,直行向上出于耳廓上角,自此弯屈向下到面颊部再至眼眶下部。 手少阳三焦经又一分支是从耳廓后面进入耳中,再出走于耳廓前面,经过客主人穴所在部,向前交叉于面颊部,到达外眼角(目锐眦),接于足少阳胆经。

  • [单选题]针刺下列腧穴时,哪个穴位不适宜取俯卧位
  • 正确答案 :E
  • 关元

  • 解析: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 [单选题]针灸治疗麦粒肿,除局部穴外,还应选取
  • 正确答案 :A
  • 足三阳经穴

  • 解析:麦粒肿 【病因病机】 本病每因脾胃蕴热,或心火上炎,又复外感风热,积热与外风相搏,气血瘀阻,火热结聚,以致眼睑红肿,腐熟化为脓液。 【辨证】 主症 病起始则睑缘局限性红肿硬结,疼痛和触痛,继则红肿渐形扩大;数日后硬结顶端出现黄色脓点,破溃后脓自流出。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散结。以局部穴及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太阳 鱼腰 风池 配穴 脾胃蕴热加承泣、曲池、三阴交、内庭;外感风热加攒竹、丝竹空、合谷、行间。 操作 毫针泻法。太阳穴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挑刺法 在两肩胛间,第1~7胸椎两侧,探寻淡红色疹点;用三棱针点刺,挤出少量血液,可反复挤3~5次。 (2)耳针法 选眼、肝、脾。毫针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

  • [单选题]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则是
  • 正确答案 :A
  • 针灸并用,补法

  •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气血,调理气机。以相应背俞穴为主。 主穴 百会 关元 肝俞 脾俞 肾俞 膻中 足三里 配穴 脾气不足加太白、三阴交;失眠加神门、照海;健忘加印堂、水沟;肝气郁结加太冲、内关。 操作 背俞穴用补法,膻中、百会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其他治疗 拔罐法 选足太阳经背部第1、第2侧线,用火罐行走罐法或闪罐法,以背部潮红为度。

  • [单选题]心烦失眠,腰酸梦遗,头晕,舌红少苔,宜诊断为
  • 正确答案 :D
  • 心肾不交证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儿科学(中级)[代码:333] 中医肛肠科学(中级)[代码:327] 呼吸内科学(中级)[代码:305] 神经内科学(中级)[代码:308] 结核病学(中级)[代码:311] 烧伤外科学(中级)[代码:323] 妇产科学(中级)[代码:330] 耳鼻咽喉科学(中级)[代码:336] 口腔修复学(中级)[代码:356] 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