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关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减免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
B、对“三税”实行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办法的,除另有规定外,对随同“三税”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一律不予退(返)还
解析:对海关进口的产品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不征收教育费附加。对出口产品退还增值税、消费税的,不退还已征的教育费附加;城建税原则上不单独减免。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教育费附加的正确表述有()
正确答案 :BD
B、对海关进口的产品征收增值税、消费税,但不征收教育费附加
D、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也要缴纳教育费附加
解析:教育费附加与城建税在征收范围、计税依据、征收管理的规定上是一致的,其征收比率统一为3%;出口产品退还增值税、消费税的,不退还已征收的教育费附加。
[单选题]位于某市区一卷烟厂委托某县城一卷烟厂加工一批雪茄烟,双方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委托方提供原材料40000元(不含增值税),支付加工费5000元(不含增值税),雪茄烟消费税税率为36%,受托方无同类雪茄烟市场价格。受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时,应代收代缴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为()元。
正确答案 :C
1265.63
解析:受托方应代收代缴城建税=(40000+5000)/(1-36%)×36%×5%=1265.63(元)。
[多选题]下列关于烟叶税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正确答案 :AD
烟叶税是以纳税人收购烟叶的收购金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税
烟叶税应当自收购烟叶之日起30日内向收购地的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解析:选项B,烟叶税税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选项C,烟叶税的纳税人是收购烟叶的单位。
[单选题]设在县城的B企业按税法规定代收代缴设在镇的A企业的消费税,则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
由B企业按5%的税率代收代缴城建税
解析:由受托方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增值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其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的城建税按受托方所在地适用税率执行,所以由B企业按5%的税率代收代缴城建税。
[单选题]某市一家外商投资企业2016年12月被查补增值税50000元、消费税20000元、所得税30000元,被加收滞纳金2000元,被处罚款8000元。该企业应补缴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地方教育附加()元。
正确答案 :B
8400
解析: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以及地方教育附加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纳税人违反增值税、消费税有关规定而加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不作为城建税的计税依据。应补缴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以及地方教育附加=(50000+20000)X(7%+3%+2%)=8400(元)。
[单选题]流动经营等无固定纳税地点的单位和个人,在经营地缴纳“两税”的,其城建税税率按()执行。
正确答案 :A
经营地适用税率
解析:流动经营等无固定纳税地点的单位和个人,在经营地缴纳“两税”的,其城建税税率按经营地适用税率执行。
[多选题]位于市区的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2016年11月增值税应纳税额为-280万元,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额为400万元。下列各项中,符合税法相关规定的有()。
正确答案 :ABD
该企业出口自产应税消费品适用消费税免税政策
应退该企业增值税税额为280万元
该企业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为8.4万元
解析: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与其他税种的混合计算,已成为近些年命题的经常性模式。考核考生对跨章节知识点的把握能力。首先,生产企业自产应税消费品出口,消费税适用免税政策,所以A选项正确;其次,增值税应纳税额-280万元的绝对值小于400万元(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为280万元.所以B选项正确,同时计算出该企业的免抵税额=400-280=120(万元);最后,因为当期应纳增值税为负数,该企业计算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基数仅为该企业的免抵税额,教育费附加=120X3%=3.6(万元),所以C选项错误;城建税=120X7%=8.4(万元),所以D选项正确。
[多选题]以下关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税收优惠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正确答案 :BCD
先征后返“两税”的,同时返还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先征后退“两税”的,同时退还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即征即退“两税”的,同时退还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解析:对“两税”实行先征后返、先征后退、即征即退办法的,除另有规定外,对随“两税”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一律不予退(返)还。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的有()。
正确答案 :BD
查补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
出口产品征收的消费税税额
解析:出口业务中的免抵税额是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算基数,免抵退税额不是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按减免后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计征,即随增值税、消费税的减免而减免,所以享受税收优惠而减免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不是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税依据。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