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
  • 正确答案 :B
  • 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


  • [单选题]车前子入汤剂时,其用法是
  • 正确答案 :E
  • 包煎

  • 解析:车前子   性能: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2013   应用:   1.淋证,水肿。   2.泄泻。   3.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翳障。善清肝热而明目。   4.痰热咳嗽。能清肺化痰止咳。   用法用量:煎服。宜包煎。

  • [单选题]善消肉食积滞,又可活血化瘀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山楂

  • 解析:山楂   性能: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应用:   肉食积滞证。功善消食化积,能治各种饮食积滞,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   泻痢腹痛,疝气痛。炒用兼能止泻止痢。   产后瘀阻腹痛、痛经。能通行气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者或胃酸分泌过多者均慎用。

  • [单选题]人参入汤剂的用法是
  • 正确答案 :D
  • 另煎


  • [单选题]胆矾作内服使用,其用法是
  • 正确答案 :E
  • 温水化服

  • 解析:胆矾 涌吐痰涎 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 [单选题]下列哪味药忌用火煅
  • 正确答案 :D
  • 雄黄

  • 解析:雄黄   功效:解毒,杀虫,祛痰截疟。   应用:   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香油调搽或烟熏。内服0.05~0.1g,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切忌火煅。   

  • [单选题]关于“金破不鸣”的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C
  • 多属实证


  • [单选题]在我国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 正确答案 :D
  • 三带喙库蚊


  • [单选题]不属于病人权利的内容是
  • 正确答案 :B
  • 遵守医疗部门规章制度


  • [单选题]同样的应激源对于不同的个体会产生
  • 正确答案 :B
  • 不同的反应


  • [单选题]某病人,因医生开药少而且便宜,所以对医生有意见,诊治医生在对病人作解释时,以下哪一点是不当的
  • 正确答案 :D
  • 医生权力有限


  •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饮食治疗中的道德要求的是
  • 正确答案 :A
  • 态度和蔼,耐心体贴


  • [单选题]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是指
  • 正确答案 :B
  • 根结

  • 解析: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七下两极间的关系。“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 胸、腹部。《标幽赋》指出:“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尤不痊。”这里的“四根三结”意为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灵枢•根结》记载了足三阴三阳的根与结。

  • [单选题]不属于艾炷灸的是
  • 正确答案 :D
  • 蒜泥灸

  • 解析:艾炷灸: 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治病的方法。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类。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又称为着肤灸、着肉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黏附,然后将太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2)间接灸 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接灸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很多,如以生姜间隔者,称隔姜灸;用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饼间隔者,称隔附子饼灸。 1)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剌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祛寒止痛的作用。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O.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病证。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 3)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e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有温补肾阳等作用。

  • [单选题]治疗高热的主穴,除十二井穴外,还包括
  • 正确答案 :A
  • 大椎、曲池、合谷

  • 解析:高热 【辨证】 主症 体温升高,超过39℃。 兼见高热恶寒,咽干,头痛,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表证;咳嗽,痰黄而稠,咽干,口渴,脉数,为肺热证;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脉洪数,为热在气分;高热夜甚,斑疹隐隐,吐血、便血或衄血,舌绛心烦,甚则出现神昏谵语,抽搐,为热入营血。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热邪。以督脉、手太阴、手阳明经穴及井穴为主。 主穴 大椎 曲池 合谷 十二井 十宣配穴 风热加鱼际、外关;肺热加尺泽;气分热盛加内庭;热入营血加内关、血海;抽搐加太冲;神昏加水沟、内关。 操作 毫针泻法。大椎刺络拔罐放血,十宣、井穴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耳尖、耳背静脉、肾上腺、神门。耳尖、耳背静脉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用毫针刺,强刺激。 (2)刮痧法 选脊柱两侧和背俞穴,用特制刮痧板或瓷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脊柱两侧和背俞穴,刮至皮肤红紫色为度。

  • [单选题]患者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舌尖红赤,苔黄脉数。此属
  • 正确答案 :A
  • 心火亢盛证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内科学(中级)[代码:315] 中医儿科学(中级)[代码:333] 中医眼科学(中级)[代码:335] 中医骨伤科学(中级)[代码:328] 呼吸内科学(中级)[代码:305] 神经内科学(中级)[代码:308] 骨外科学(中级)[代码:318] 小儿外科学(中级)[代码:322] 肿瘤内科学(中级)[代码:341] 重症医学(中级)[代码:359]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