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均不当选
题目:某县一选区在举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时,登记选民有30000人,实际参加选举的选民有13450人,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最后获得选票分别为8500、7500、6555票,依照我国《选举法》,谁应当选?
解析:首先该选举必须有效,依据我国《选举法》第43条,在直接选举中,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选举,选举有效。而本案中实际参加投票人数没有过半(15000人),因此选举无效。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下列哪些情形构成累犯?
甲因盗窃罪被判3年有期徒刑,1993年5月24日刑满释放,1997年12月7日又犯抢劫罪
甲因盗窃罪被判7年有期徒刑,1993年5月24日被假释,1995年1月25日假释考验期满,1998年8月5日又犯抢劫罪
解析:A项中甲不成立累犯,因为甲是在假释考验期内再次犯罪,不成立累犯。C项中甲构成累犯,因为在假释的情况下,从假释考验期满起计算时间,而本案从假释考验期满到行为人又犯罪不到5年时间,成立累犯。D项中甲不构成累犯,因为前罪被判处缓刑的,以后又犯罪不存在累犯问题。构成累犯(不论是一般累犯还是特殊累犯)的基本前提是前罪刑罚必须是被实际执行完毕或假释考验期满,否则都不构成累犯。
[单选题]对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的认定正确的是:()
本罪的主观目的可以是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的认定。参照《刑法》第369条的规定。
[单选题]《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唐代类推原则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
解析:唐律中的类推,是指律无明文规定的某些行为,比照律中罪相类似的条文来考虑是否定罪及如何定罪的原则。《唐律·名例律》中规定的"举重以明轻"的刑罚类推原则表明,对于应当从轻处理的罪,法律列举重罪以类推其罪刑。相应的,"举轻以明重"的刑罚类推原则表明,对于应当从重处理的罪,法律列举轻罪以类推其罪刑。据此,"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的刑罚类推原则处理的并不是同类案件的量刑问题,而是不同类案件的定罪问题。故B、C选项错误。唐朝统治者通过"入罪,举轻以明重"和"出罪,举重以明轻"的方法,使得法律当中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或者没有明文规定不是犯罪的行为能够分别按照罪或非罪来处理。这使得唐朝的法网更为严密,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故D选项正确,当选。"比附援引",又称"比附类推",是我国古代刑法数千年相传而未曾变更的制度,其是指对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执法者可以比照最相类似的法律条文、成案和定例比附定罪的一种制度。由于比附援引容易产生司法擅断,令百姓无所适从,造成了法律适用的混乱,严重危害正常的社会法制秩序,因此,唐律严格限制比附类推的适用。唐律的类推只能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下进行,不能任意"比附援引"。故A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