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题目: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晶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

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表现为当前德育要求产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新需要与受教育者已有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6,18,( ),78,126
  • 42

  • 解析:该数列前后两项的差为6的倍数,且倍数成二级等差数列,18-6=6x2,126-78=6x8;所以18+6x4=42,故答案为C选项。

  • [单选题]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 不平衡性

  • 解析: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故选择C。A项,顺序性,强调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有顺序的发展过程;教学启示: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B项,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学生有不同发展特点,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数育方法:教育启示: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D项,学生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是指个体与个体之间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之间的差异。教育启示:因材施教。

  • [单选题]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同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于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这种启发策略是( )。
  • 手段一目的分析

  • 解析:"手段一目的"分析是指不断明确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并不断通过一定的运算操作来缩减这种差距,从而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

  • [单选题]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 )。
  • 提出假设

  • 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第三阶段为提出假设。

  • [单选题]周老师入职以来,积极参加市里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及培训活动,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这表明周老师具有( )。
  • 终身学习的意识

  • 解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数育教学水平。题目中,周老师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正是终身学习的体现。故选择B。

  • [单选题]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 创造性

  • 解析: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首先,因材施教。其次,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故选择C。A项,复杂性,体现在:首先,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其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最后,劳动对象的差异性。B项,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D项,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

  • [多选题]惩罚可以永久改变行为。

  • [单选题]对于培养学生智力技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途径是( )。
  • 结合教材知识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

  • 解析:智力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实现的认识活动方式。这种认知活动借助内部言语按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并且一环扣一环,仿佛自动化地进行着。结合教材知识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是培养学生智力技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途径。

  • [单选题]教师在教学中只给出事实、提供材料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掌握相应的知识。这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 )。
  • 发现教学法

  • 解析: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化学 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初中思想品德 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与社会 教师资格证-初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初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初中美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初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