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文景之治
题目:下列事件中,不是在秦始皇时期发生的是( )。
解析:秦始皇时期主要事件:废分封,行郡县,中华大一统;车同文、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筑长城,却匈奴百里;南修灵渠,伐蛮夷征岭南;四方驰道,条条大道通关中;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故选择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找规律填数字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与思考能力,下列各组数字填入数列"1、3、7、13、23、_、_107空缺处,正确的是( )。
39、65
解析:前两位数之和加3得到后一位数:13+23+3=39:23+39+3=65。
[单选题]"活到老,学到老"反应了学习具有( )。
终身性
解析:"活到老,学到老"反应了学习具有终身性。故选择B。
[单选题]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的哲学家一一最高统治者"观点的是( )。
柏拉图
解析: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阐述他的思想,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
[多选题]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癸卯学制。( )
解析: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壬寅学制。我国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单选题]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 )。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解析: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单选题]埃里克森认为,大约13-19岁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建立自我同一性
解析:埃里克森看来,自我即与个体过去的经验相联系,又与个体面临的任务有关。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职业的选择、性别角色的形成、人生观的形成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个体在这个时期把这些方面很好的整合起来,他所想的和所做的与他的角色概念相符合,个体便获得了较好的角色同一性。建立自我同一性是大约13-19岁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故选择B。A选项,0-18个月左右(婴儿期)这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前几个月,婴儿的目标是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所谓基本信任感是指"一种充分信任他人,并且自己也值得信赖的基本感觉"。C选项,主动感是3~6、7岁(学前期),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儿童开始追求处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他们想象自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以为自己能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一种愉快的情绪。D选项,自主感是18个月到3岁(儿童早期),这个阶段中的儿童已经学会了走路,并且能够充分利用掌握的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塑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吃饭、穿衣、大小便)。
[单选题]( )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学生的发展
解析:现代班级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多选题]材料:甲同学在小学时学业成绩优良,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还在数学竞赛中得过奖。升入初中后,在第一次摸底测验中,他的成绩很不理想,班级的排名在三十几名。回家后,他受到父母的责骂,这让他产生了挫败感。他很想取得好成绩,但又认为自己做不到,甚至他最感兴趣的数学也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有一次,老师还用鲜红的水笔在他的试卷上批注“字迹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久而久之,他便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出现上课不认真、拖欠作业的现象,对考试成绩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问题:(1)分析甲同学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原因。(8分)(2)结合材料阐述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0分)
[多选题] 材料:
在一节语文公开课上,当我讲到"一千万万颗行星"这句话时,班上最调皮的赵强同学突然阴阳怪气地问道:"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面对听课老师们关切的目光,我平静地说:"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马上安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讨论完后,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我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赵强同学,为他鼓起掌来。赵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为了进一步了解赵强的情况,我决定进行家访。他知道后,立刻紧张起来,他特意找到我,叫我千万别向他爸妈告状。因为从前的老师经常告他状,事后他总免不了皮肉之苦,所以至今心有余悸。我安慰他:"不用担心,我只是想更多地了解你。"那天,我在他家,他因为害怕,躲在房间不敢出来,但不时探出头来想听我讲些什么。在他爸妈面前,我不但没有告他的状,反而夸奖他的进步。回到学校,他对我说:"老师,你真够朋友,以后瞧我的!"此后,我经常在课后找机会针对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还专门针对他的学习情况制订教学计划。赵强很努力,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像变了个人似的。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