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治疗8周蛋白仍(++)~(+++)
题目: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出现耐药的指征是()
解析:这是一道记忆题,主要考学生是否记住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疗效的判断标准。错选率较高,达40%;主要错选答案是C和E,其次是A和B。肾综激素疗效的判断包括主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治疗观察时间,必须8周,另一方面是尿蛋白量,以尿蛋白定性分级作为衡量标准。错选C的原因是对尿蛋白应该处于什么水平模糊不清,未记准尿蛋白应该有一个标准,而不是笼统地说仍高;因为即使尿蛋白(+),也可认为尿蛋白仍高。错选答案A和B的情况除了以上原因外,对应观察的激素治疗时间界限也未记准。错选答案E的原因可能是认为激素耐药应该是尿蛋白无改变,尿蛋白应该处于发病时的状态(+++)~(++++),也即常说的激素无效,但这个概念不包括在激素疗效标准内。教材中提出只要激素治疗达到8周,尿蛋白仍然在(++)以上即可诊断激素耐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结核性脑膜炎中期的最常见表现是()
出现脑膜刺激特征及Ⅶ、Ⅲ、Ⅵ、Ⅱ神经受累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掌握情况,以记忆为主,错选率不高,如结合病理基础全面加以判断,则不难得出正确答案,错答率最高为C。对此题判断时应注意题中2个限定词:①中期;②常见。结核性脑膜炎早期是以性格改变及全身性中毒症状为主,中期为脑膜刺激期、晚期为昏迷期。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性改变中以软脑膜的充血、水肿、渗出为主。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可波及脑神经鞘,可包围挤压颅神经引起颅神经损害,此改变在中期时为突出,临床常见第Ⅶ、Ⅲ、Ⅵ、Ⅱ、Ⅳ对颅神经障碍症状。题中A、B项为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表现,错答者未记住中期标志。C虽然也可在结脑中期出现但后期同样有而不具分期特征性,错答C者未注意到病理反射与颅神经损害症状,体征之间区别,未抓住结核性脑膜炎中期表现的主要特征。
[单选题]高渗性脱水的临床特点是()
高热,烦渴,易激惹,可惊厥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高渗性脱水临床特点的理解记忆。选错的顺序依次为C、D、A、E。首先应注意此题是对脱水性质特点的考核,而非严重度的判断。但在选项中所给的既有脱水性质的判断点,也有脱水程度的判断点,因此在审题时首先要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从主题"高渗脱水"而言,其基本特征是电解质损失量比水分少,血浆渗透压较正常高,血清钠>150mmol/L,从这一高渗脱水的生化定义出发,E项已可除外。由于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水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使细胞内脱水,而细胞外液容量却得到部分补偿,故循环障碍症状不明显。而低渗性失水与之相反,在失水量相等的情况下,却易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因此答案A反而是低渗脱水特征可排除。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和细胞内脱水,患儿可出现脱水性高热,烦渴,易激惹,神经细胞脱水可出现惊厥,因此答案B为正确选项。C、D两项均与脱水性质判断无关,皮肤弹性和尿量是作为脱水严重度的判断依据,对脱水性质的判别无特异性,因此D已不可能作为判断依据而可除外。至于C项,错选率最高是不应该的,作为脱水,不论何种性质,循环血量减少,A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尿量必然减少,尿渗透压必然增高,绝不会存在多尿和低比重。错选C是对脱水总概念不清。而错选它项则是未明确高渗脱水的基本定义及继之的病理变化,其次是混淆了脱水性质和量的判断依据。
[单选题]小儿计划免疫实施程序中,乙肝疫苗初种年龄是()
出生时、1个月、6个月
解析:小儿计划免疫巧记:乙肝016,脊灰234,百白破345,麻疹8。
[单选题]风疹与麻疹的主要鉴别点是()
全身症状轻
解析:麻疹的特点:有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结膜炎,发热第2~3天出现口腔黏膜斑,全身出红色斑丘疹,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风疹的特点: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全身出现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结合上述的选题答案,选A。
[单选题]婴儿化脓性脑膜炎怀疑合并硬膜下积液,首选的简便诊断方法是()
颅脑透光检查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怀疑合并硬膜下积液可通过颅透光检查和CT扫描协助诊断,但最后确诊是硬膜下穿刺放出积液,同时也可达到治疗目的。积液应送常规和细菌学检查。
[单选题]法洛四联症最早且主要的表现()
青紫
解析:青紫为其主要表现,其程度和出现的早晚与肺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多见于毛细血管丰富的浅表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球结合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