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题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做出了如下阐述: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故是从小学中高年级(三年级以上)开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的变化。考生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段设置的新变化。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 以综合课程为主

  • 解析:2001年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小学课程注重内容的现代化,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综合课程为主。故选择A选项。综合课程指的是学科整合,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如:自然课(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社会课(历史、地理、经济、政治)。B选项,分科课程,单科形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 [单选题]学生的人生观开始形成且品德出现两极分化的阶段是( )。
  • 初中阶段

  • 解析:初中阶段是人生观开始形成、品德两极分化的关键期。

  • 必典考试
    推荐下载科目: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 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 教师资格证-高中思想政治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 教师资格证-高中体育与健康 教师资格证-高中音乐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