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教授《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上”“下”的用法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词作状语”这种句法形式,特举例说明。下列例句没有这种句法形式的是()。
正确答案 :B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解析:A项中的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C项的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D项的方位名词“右”“左”,分别修饰动词“刻”,译为“在右边”“在左边”。A、C、D项都存在名词作状语的用法,B项没有此用法,故选择B项。
[单选题]教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教师讲到这是一首送别诗,并准备推荐其他送别诗,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以下不适合推荐的是()。
正确答案 :C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解析:A项选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项选自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项选自高适《别董大》,都是送别诗。C项选自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故C项当选。
[单选题]教师在讲授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何陋之有”一句时,提到了宾语前置的句法现象,并准备列举其他宾语前置的句式为例,引导学生掌握这类句式的特点。以下不适合被选用的是()。
正确答案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解析:A项,“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B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C项,“何厌之有”实为“有何厌”。A、B、C项都为宾语前置句。D项“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故选择D项。
[单选题]教师在教授冰心的《繁星》《春水》这两部作品时,引导学生归纳这两部作品的主题,下列学生的答案不准确的是()。
正确答案 :D
友情
解析:冰心的作品主要包含了母爱、童心、自然三大创作主题,这三大创作主题在其作品中浓缩成一个字--爱,爱母亲,爱孩子,爱自然。
[单选题]学习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的语言特点时,教师列举了朱自清的其他几篇名著,其中不适合的是()。
正确答案 :B
《背影》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朱自清散文知识的记忆。朱自清的散文偏爱叙事和抒情。叙事散文主要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而抒情散文,一类以《背影》《儿女》为代表,描写个人及家庭生活,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还有一类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抒发个人情感的小品文。《匆匆》《春》《荷塘月色》属于写景抒情散文。
[单选题]《紫藤萝瀑布》后面的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是“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一下”。这属于下列的哪一个系列的教学()。
正确答案 :A
口语交际教学
解析:这道题的重点是把大家收集到的资料同大家交流一下,属于口语交际教学系列。
[单选题]学习鲁迅《故乡》时,在讲解“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借代”这种修辞方式,教师列举使用该修辞手法的其他语句来说明。下列语句中,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正确答案 :C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解析: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A项,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B项,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D项,“石头”代替纪念碑。这三项都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而C项侧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与“厚障壁”之间有“深、厚,隔开两事物,使两事物产生界限”的相似性,是比喻。
[单选题]在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教师介绍了一些有关送别诗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B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是送别诗的一大特点,如李白《赠汪伦》中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是其典范示例
解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托物寓情的诗句,说其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不正确。
[单选题]在讲授《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指出“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他为大家介绍了几篇关于这种文体的文章供学生们在课下阅读,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A
袁枚——《满井游记》
解析:《满井游记》是袁宏道的作品。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