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CD
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受全国人大的领导,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受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 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向全国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法律草案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在审查、研究中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时,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研究意见
题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外事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下列关于专门委员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解析:根据《立法法》第100条第1款的规定,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在审查、研究中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时,可以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研究意见,故选项D是正确的。另外,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第35条第1款的规定,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受全国人大的领导,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受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故A项正确。同时根据该条第3款规定,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在大会期间应该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故B项错。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第37条第3款之规定,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向全国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法律草案,故C项是正确的。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T检察院接到匿名举报:王某骗取了一项国家生态补偿款。经侦查,T检察院侦查人员发现王某在获取该补偿款过程中有行贿行为。为获取王某犯罪证据,T检察院以"追缴赃款"的名义暂扣该款项。王某因此多次向上级检察机关和信访部门反映情况,要求T检察院退还该款项,但均无果。2010年迫于上级压力,王某所在地党政主要领导组织集体接访,表示会依法处理,同时要求王某不能"无理取闹、越级上访"。由于该案久拖不决,王某又反复进京上访。不久,T检察院因证据不足而对王某作出不予起诉决定,并承诺退还上述款项。退款前一天,T检察院以王某在另一起案件中涉嫌合同诈骗罪批准将其逮捕。事后证实,王某领取的上述款项符合法律规定,在另一起案件中也并无合同诈骗的事实,T检察院系为压制王某上访而违法限制其人身自由。下列对此事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或哪些选项?()
王某对T检察院及其办案人员的违法行为,有向有关机关进行揭发和指控的权利,这属于王某的控告权
王某对违法失职的T检察院及其办案人员,有向有关机关揭发事实、请求依法处理的权利,这属于王某的检举权
王某合法的财产权和人身自由因T检察院作出错误的、违法的决定而受到侵害,有向有关机关申述理由、要求重新处理的权利,这属于王某的申诉权
王某合法的财产权和人身自由因T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检察权而受到侵害,王某有要求国家赔偿的权利
解析:考查宪法基本权利。
[多选题]下列关于妨害文物管理罪说法正确的是:()
非法向外国人赠送珍贵文物罪中的"珍贵文物"只能是行为人"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
非法私增文物藏品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
行为人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主观方面要求具有以牟利为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妨害文物管理罪中具体罪名的具体适用。根据《刑法》第324条对过失损毁文物罪的规定,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根据《刑法》第325条对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的规定,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326条对倒卖文物罪的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327条对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的规定。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将国家保护的文物藏品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多选题]王某(女)与刘某(已去世)于1984年结婚,二人均属再婚。二人结婚时,王某有一子,名为王岚,7岁;刘某有二女,名为刘红、刘丽,分别为8岁、6岁。王某自老伴去世后一直独自住在A区。2007年5月,王某要求王岚、刘红、刘丽给付赡养费,但三人均置之不理,王某遂欲向法院起诉。其时,王岚居住在该市B区,刘红居住在C区,刘丽居住在D区。请问,以下哪些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A区法院
B区法院
C区法院
D区法院
解析:考查追索赡养费案件的管辖,根据《民诉解释》第9条规定:"追索赡养费、抚育费、抚养费案件中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故ABCD正确。
[单选题]甲房地产开发商欲出售其开发的1套别墅,分别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乙、丙、丁发出售房要约,要约注明别墅的规模及价格,并注明该要约在1个月内有效。要约发出后第5日,甲与乙签订买卖合同并交付了该别墅,乙已经支付了全部房款,但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第15日,甲与不知情的丙签订买卖合同并办理了产权变更登记。第25日,甲与不知情的丁签订了买卖合同。第29日,该别墅意外失火被焚毁。
关于甲、乙、丙之间关系的表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甲、丙之间买卖合同有效
解析:1.根据《物权法》第15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故A项错误。
根据《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丙不知情,不存在与甲恶意串通的情形,甲、丙的买卖合同有效,故B项正确。
根据《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房屋的焚毁不属于因为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无免责事由,甲应当向丙承担不能交付房屋的违约责任,故C项错误。
在甲、丙的买卖合同中,由于房屋没有交付,风险应当由甲承担,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可知甲、丁之间的买卖合同为可撤销的合同,故A项正确,B项错误。
根据《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甲、丁的买卖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故C项正确。根据《合同法》第42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可知,丁在撤销合同后,有权请求甲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C、D项。
3.根据《物权法》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故丙因办理登记而获得别墅的所有权,可知丙有权对乙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故A项正确,B项错误。
乙相对于丙而言,乙没有占有的权利,为无权占有,由于丙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自己没有占有的权源,所以乙为善意占有:乙作为房屋的买受人,是以据为已有的意思而占有,属于自主占有,故C项正确。
根据《物权法》第244条规定:"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灭失,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请求赔偿的,占有人应当将因毁损、灭失取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返还给权利人;权利人的损害未得到足够弥补的,恶意占有人还应当赔偿损失。"无权占有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占有人应当将保险金、补偿金或者赔偿金返还给权利人。题中,乙相对丙为善意的自主占有人。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c项。
[多选题]田某认为区人社局记载有关他的社会保障信息有误,要求更正,该局拒绝。田某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区人社局应对拒绝更正的理由进行举证和说明
田某应提供区人社局记载有关他的社会保障信息有误的事实根据
解析:《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5条规定确立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的制度,不过考虑到这类政府信息公开的特殊性,条例设置了不同于一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制度,如要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对这一不同安排的认识,是正确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由此而引发的行政诉讼所作出的特别规定并正确加以运用。选项A涉及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是否实行复议前置问题,对此《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33条的回答是否定的。因此,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实行的是自由选择制度,故选项A错误。选项B、C考查的是因更正自身错误的政府信息引发的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担问题,对此《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作出了具体规定,选项BC正确。选项D涉及案件的裁判。根据《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9条规定,对本题的情形.法院有三种判决方式:一是被告依法应当更正而不更正与原告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的,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更正;二是尚需被告调查、裁量的,应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重新答复;三是被告无权更正的,判决其转送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处理。本题显然存在三种可能,故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