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的具体目标,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C
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
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目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A、B、D三个选项都符合要求。C选项是选修课中“新闻与传记”的目标,要求“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尝试新闻、通讯的写作”。
[单选题]卢梭曾说:“最好的教育是无所作为的教育,但却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根据这一观点,下列教师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A
减少学生背诵、抄写美文美句的作业
解析:背诵、积累美文美句都是语文知识储备的手段,用适当的、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式实施,是可行的。
[单选题]某教师在阅读叶圣陶先生“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句话后,采取了如下教学实施,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这一观点,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D
范读文本后讲解朗读技巧,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解析:“范读文本后讲解朗读技巧”属于全盘授予,不一定能达到激起学生的朗诵兴趣的目的,没有体现相机诱导。
[单选题]在学习完《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中外文学史上还有许多凄美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整理,下节课大家一起分享。下列选项对于这一教学环节分析不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D
课下应给学生布置固定的篇目去读,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
解析:教师布置的作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学生观,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浪费学生的时间。
[单选题]阅读下列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篇。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词人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领会词人主宰大地浮沉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教师为这首词的教学设计了一个导语: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背诵。播放有关秋风、秋叶飘落的画面,你看到里面的景象,感受如何呢?(萧条、冷清、凄凉……)你会联想到有关“秋”的哪些诗句呢?(调动学生的积累,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可见,大家积累面很广,联想的诗句很多。(激励肯定学生)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常常把“秋”与“悲”“愁”联系在一起。那我们来看一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是怎样的?又展现了他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一起赏析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对上述案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 :C
以诗歌语言学习为重点,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解析:导入以背诵同类诗歌及与图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没有更多地对诗歌的语言文字进行研究。
[单选题]教学《祥林嫂》时,课堂上出现了下面的小插曲:师: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身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祥林嫂也有她婚姻生活的经历,那么,现在大家不妨来看一看,祥林嫂到底经历过怎样的婚姻历程呢?生:她的婚姻都不是很幸福。第一次婚姻实际上是做一个童养媳,而第二次婚姻一开始则是被逼的。虽然祥林嫂在第二段婚姻生活中也有快乐,但没有多久她老公就挂了……这位学生还没说完,就被学生笑声打断了。如果你是当堂的语文教师,你将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C
对这位学生积极发言应予肯定,但对其缺点也不必避讳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这位学生的分析有可取之处,但也有措辞问题。故C项做法最恰当。
[单选题]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在文本分析后使用了下列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沁园春·长沙》书法艺术赏析(刘志刚)此幅作品大约书写于1954年,是毛泽东书法的代表作,书家认为这是毛泽东诗词墨迹中最晚的作品,也是最成熟、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也是我们所见墨迹中最后的丰碑。诗墨写在两页红界信笺上,共15行。毛泽东笔势飞动,迅疾便捷,但字字独立,整篇冲和淡雅,疏朗流畅,字字珠玉,起下承上,左顾右盼,尽得自然之美;脱尽剑拔弩张之势,却筋骨老健,艳美洒落,结字小疏,字间多不连,但气脉通畅,墨润有余,瘠肥合宜,无奇大奇小之字,无奇重奇轻之笔,无欹斜取势之墨,如百侣少年,风华正茂,风度翩翩,漫步缓行于湘江之岸,却胸怀大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字字润美,飞逸奇雄,骖鸾跨鹤,飘飘欲飞。此幅作品圆笔兼用方笔,藏锋为主,兼施露锋,结体用笔潇洒古淡,极尽江左风流,囊括北碑筋骨,精能疏淡,典雅悠然,处处含蓄,耐人寻味。布局疏密有致,有行无列,行间紧密,几与字间空白相当,结体用笔外柔内刚,“标拔志气,辅藻情灵”。全幅一百多字,笔势和墨色随着书情而变化,时而高昂,时而舒缓,使整幅书作气韵贯通又结构完美。对上述资料的使用分析不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C
实现学生掌握书法技能的教学目标
解析:C项不正确,展现书法评析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书法技能。
[单选题]阅读《物种起源》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师投影GodsmileswhenManthinkover,学生面露惊讶之色)师:这是国外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名言,每个单词我们都认识,用我们中文的方式来翻译翻译。(学生兴趣很高,争先发言)生:上帝很高兴,当人们思考以后。生:人们思考了,上帝就笑了。师:说来说去,就是笑和思考,只是对象不同。一般翻译成: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还押韵,中国式的翻译。师:这句话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赞同而成为名言呢?(学生自由回答)生:人类只要思考,上帝就认为你有自己的思想,她就很欣慰,很愉快。师:你的理解很乐观,赞一个。生:意思就是上帝掌握着每个人的命运,人类再怎样去思考也是没用的,倒不如不去思考。师:有些悲观。你的言外之意是上帝是万能的,无所不能。虽然在上帝面前,我们的思考是如此的可笑,但正是这令上帝发笑的思考使我们的文明一天天进步与发展,人类并没有因为上帝的发笑而停止思考。(简要介绍《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投影)生:世界的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并且造出后物种不会改变。师:中国的俗话说,龙生龙--生:风生风,老鼠儿子会打洞。师:但事实上,到了19世纪的中期,有一位年轻的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实际科学考察探索,挑战了这些论断,这位科学家曾经是剑桥神学院的学生,是上帝的忠实粉丝,却对物种如何起源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观点.这位年轻人就是--生:达尔文。对上述教学实景分析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D
提问设计切合学生实际,难易适度,理解文本内涵
解析:A项“展现抽象理念”错误,教师两次使用多媒体设备,第一次展现了米兰,昆德拉的名言,第二次展示了《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都不是抽象理念。B项,“通过通俗的生活语言引导”错误,教师在引导学生发言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较为科学不完全为通俗的生活语言。C项,“激发学生学习抽象理论知识”教学目标定位错误,《物种起源》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能力: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三维教学目标中不包含学习抽象理论知识。故D项当选。
[单选题]“试就第二段中有关琵琶女调弦的动作神情和音乐效果的描写,说说诗人是如何表现琵琶女弹奏时的‘声’和“隋’的。”这是《琵琶行》一课的“研讨与练习”。对其设计意图分析不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B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解析:《琵琶行》中第二段的描写,作者对“声”的表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使用了形象感很强的拟声词,以及对音乐效果的渲染:对“情”的表现主要描写了琵琶女优雅的举止、娴熟的动作以及琴声和心音的完美融合。对于作者精湛的文字展现,教师的设计意图必然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也正是通过这样语言——“声”与”“隋”的融合,达到以“声”带“情”,以“情”传“声”,声情并茂的艺术手法,从而达到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本段主要是音乐场面描写,并未透露诗人思想情感,所以B项错误。
[单选题]“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这是《祝福》一课的“研讨与练习”,对其设计意图分析不恰当的是()。
正确答案 :D
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
解析:本题设计意图在于换一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而不是再次理解文章结构,所以D项错误。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