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题目: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解析:1938年日军攻占华中、华南以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资源不足,不得不对国民政府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斗争为辅的策略,这直接导致了国民政府政策发生转变,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故本题选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解析:从题干看,顾炎武主张少清谈,多关注现实事务,注意治理国家,实际是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答案选B项。
[单选题]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A .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解析:题目中的材料表明,蒋介石认为五四运动是对民众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完美诠释,激起民众的国民革命热情。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一战后世界格局的安排同中国人民的合理诉求相矛盾,这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蒋介石所写内容的时间应为1919年,与抗日战争时间不符:国共合作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单选题]1938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在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意义在于()。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解析:根据所学敦刻尔克大撤退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保存了有生力量,故“宜昌大撤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单选题]1958年1月,毛泽东尖锐批评了195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说:“这篇社论……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这说明()。
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认为1956年6月《人民日报》的社论过于保守,于是对之尖锐批评。这实质上反映了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故选A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B项与史实不符。“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之后,排除C项。1956年中苏矛盾已经出现,中国决定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排除D项。
[单选题]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聚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解析: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农村集体生产,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之后,家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
[单选题]美国学者本杰明.杨认为,长征途中共产党完成了“在地域和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这种“在地域和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的主要意义在于()。
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解析:美国学者认为长征给中国革命带来的转变主要在于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其他选项本身表述错误,故本题应选A。
[单选题]抗战时期,泰晤士报就中国某次战事发表社论:华军英勇抵抗,日军尚未获得其摧毁中国军队之主要目的。此次两军作战,华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材料中所指战事应该是()。
淞沪会战
解析:“日军尚未获得其摧毁中国军队之主要目的”“华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说的是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与题干述说特征相符,C项正确;A项是中共在敌后战场的抗战;B、D项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
[单选题]毛泽东指出:“解放战争的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材料中的“标志性”事件是指()。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析:从题干中“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分析应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