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根据保护隐私原则,为张阿姨保守秘密
题目:社会工作者小李为癌症晚期的张阿姨提供服务有三年了,双方建立了高度信任的习系。张阿姨把小李当做自己亲身闺女看待,有很多没有跟儿女提起的事情,都会跟小李说。有一天,小李在与张阿姨的谈话中得知她有数额不小的银行存款,但又不愿意留给子女。面对这种情况,小李应当()
解析:为服务对象保密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之一。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除非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如果在紧急情形下,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不及提出报告,社会工作者事后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并补办手续,以记录必要的工作程序。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精神病、艾滋病患者和生理残疾者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社会歧视和基本生活能力欠缺。帮助他们康复或改善环境,并通过各种努力减少社会歧视,维护其正当权益,体现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原则是()。
尊重
解析: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之一。在这里,尊重的含义不仅在于对服务对象保持符合社会文化习俗的礼节和称谓,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服务对象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其他基本权利,充分保障他们获得基本的资源和可靠的专业服务的权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尊重不仅是一种思想上的认知,还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
[单选题]社会工作价值观()。
在本土文化下实践
解析:在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确立不仅应该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更要考虑具体的国情、社情和民情。从本质上看,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在本土文化下来实践的。【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确立。社会工作价值观应首先考虑本土文化因素。
[单选题]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中的内容()。
社会工作者对党组织的道德责任
解析: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2)社会工作者对受助对象的道德责任;(3)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道德责任;(4)社会工作者对专业的道德责任;(5)社会工作者对机构的道德责任;(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道德责任。B选项不属于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中的内容。【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守则中恪守公私界限的内容。可根据案例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在这方面的内容。
[单选题]李兰在校学习成绩很好,很受老师重视,在父母眼中是好孩子。但是,最近老师发现她经常无故旷课或寻找各种理由请假,父母和老师都很着急,于是向学校社会工作者求助。在与李兰的交流中得知,她想买一部电脑,但是不敢向父母说,便自己到某店去做兼职,不去上课的时间她都是在店里卖东西,她央求不要将此事告知老师和家长。此时,社会工作者遇到的难题是()。
保密问题
解析: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使其不受伤害,这是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原则。而在实践中,这一原则有时并不容易把握。在不同环境、不同情境下,社会工作者面对的不同对象,处理的不同问题,可能因为涉及的不同人际关系和权利关系,在如何处理个人信息和如何透露信息等环节有时候会遇到难以决断的局面,需要作审慎的思考和判断,以避免出现伦理错误和失误。
[单选题]社区社会工作者萧然在对假释人员吴亮的家访中得知,他是最近发生的一起特大人室盗窃案的作案者。此时,萧然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说服吴亮到公安局自首
解析:矫治服务也包括矫治社会工作,指的是社会工作者和志愿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对罪犯或有犯罪危险的违法人员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其行为模式,以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服务。矫治服务包括在监狱中的服务和在社区中的服务,后者又叫社区矫正。在矫治服务中,社会工作秉持人格平等、与人为善的观念,真诚地对待有罪错者,可以发挥惩罚性行刑起不到的作用,特别是在挽救少年犯方面,矫治社会工作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针对题于案例,社会工作者萧然应该说服吴亮到当地公安局自首。
[单选题]实际生活中会有一些在生理、心理、只能、情绪或适应生活上遭遇到特殊困难的儿童,微观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帮助这些儿童顺利发展、健康成长。以下()不属于微观儿童社会工作。
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
[单选题]社会工作最核心的目的是从()出发,为有困难的人群提供专业的服务,满足其需要并且促进其发展。
人的尊严和价值
解析: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宋在接待一名听力有问题的老人时,由于事先没有了解到老人的听力习题,因此在与老人的沟通中声音太小,老人很生气,此时,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小宋不仅要道歉而且还要向老人提供服务。
尊重与包容
解析: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之一,在这里,尊重的含义不仅在于对服务对象保持符合社会文化习俗的礼节和称谓,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服务对象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其他基本权利,充分保障他们获得基本的资源和可靠的专业服务的权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