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题目:患者女,37岁,右眼视力下降2年。眼科检查:Vos0.4,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中央前基质层可见颗粒状混浊,其母及姐姐均有类似角膜病变,其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解析: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不属于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特征的是()
角膜内皮面见大量羊脂状KP
解析:真菌性角膜溃疡起病缓慢,亚急性经过,刺激症状较轻,伴视力障碍。角膜浸润灶呈白色或乳白色,致密,表面欠光泽呈牙膏样或苔垢样外观,溃疡周围有胶原溶解形成的浅沟或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免疫环。有时在角膜感染灶旁可见伪足或卫星样浸润灶,角膜后可有斑块状沉着物。前房积脓呈灰白色,黏稠或呈糊状。羊脂状KP是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E。
[单选题]铜绿假单胞菌导致角膜迅速溶解坏死的主要原因是()
铜绿假单胞菌分泌的胶原酶降解角膜胶原纤维
解析:革兰阴性细菌角膜感染,多表现为快速发展的角膜液化性坏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具有特征性,该型溃疡多发于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或戴接触镜引起的感染。也见于使用了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荧光素纳溶液或其他滴眼液。起病迅速、发展迅猛,患者眼痛明显,严重的睫状充血或混合性充血,甚至球结膜水肿。主要原因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蛋白分解酶,使角膜呈现迅速扩展的浸润及黏液性坏死,因此导致角膜快速溶解的原因选择C。
[单选题]角膜基质炎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性盘状角膜炎的最主要鉴别点是()
角膜基质炎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而盘状角膜炎以水肿为主,不伴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
解析:上述两种角膜基质炎症临床上容易混淆。盘状角膜炎是基质和内皮对病毒抗原反应引起,临床特点是角膜中央基质盘状水肿,不伴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后弹力层可有皱褶;伴发前葡萄膜炎时,在水肿区域角膜内皮面出现沉积物。免疫功能好的患者病情有自限性,持续数周至数月后消退。而典型的扇形角膜基质有明显的炎症浸润和KP。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角膜基质深层的新生血管,在角膜板层间呈红色毛刷状,最终炎症扩展至角膜中央,角膜混浊水肿。炎症消退后,水肿消失,少数患者遗留厚薄不同的瘢痕。因此角膜病变的特征是两者进行鉴别的关键,正确答案选择B。
[单选题]对于卷丝状角膜炎描述不正确的是()
与角膜的黏附通常较松散,容易脱落
解析:各种原因引起角膜表面出现由变性的上皮及黏液组成的丝状物均称为丝状角膜炎。自觉症状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瞬目时症状加重,而闭眼时症状可减轻。角膜上可见色泽较暗、卷曲的丝状物一端附着于角膜上皮层,另一端游离,可被推动,长度从0.5mm到数毫米不等,能被孟加拉红染色。丝状物附着处角膜下方可出现小的灰白色上皮下混浊。与角膜的黏附通常较牢固,由于瞬目动作,丝状物可能会弯曲折叠,用力闭眼动作可能使丝状物从角膜面脱落,而残留角膜上皮缺损区,在此缺损区又可重新形成新的丝状物。丝状物可在不同位置反复出现。因此选项D中的描述不正确。
[单选题]患者,女性,22岁,右眼连续戴角膜接触镜2周,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11天。眼部检查:右眼视力F.C./30mm,眼睑红肿(+++),睑痉挛(+++),混合充血(+++),角膜中央部见7mm×7mm环形浸润,角膜后弹力层皱折和2mm黄白色前房积脓。为明确诊断,下述哪项检查最有意义()
病灶刮片镜检、培养或组织活检
解析:戴角膜接触镜后发生的角膜炎可以是细菌性、真菌性、棘阿米巴性等不同类型角膜炎。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尚不足对病因作出诊断。考生应当掌握,直接检测病原体,是感染性角膜炎病因诊断的最有力依据。因此,正确答案为A。其他备选答案要么不准确,要么与病因诊断无关,都是干扰答案。
[单选题]患者男性,42岁,左眼反复发作红、痛6年,多于感冒后容易出现,共发作约10次。2周前又出现红、痛,视力严重下降。眼部检查:左眼视力F.C/30MM,混合充血(+++),角膜中央偏下方见5mm×5mm溃疡,已穿孔,虹膜嵌顿并脱出穿孔口,前房消失,瞳孔及眼后段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