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题目: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两大主要任务,即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题干中的“不失业、不饥饿”反映出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迅速恢复国民经济,A项正确。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汉阳铁厂和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的成果,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和近代教育的起步,武昌起义是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反映了民主化的进程,《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刊物,它批判了传统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以上图片都反映了先进中国人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故C项正确。
[单选题]辛亥革命期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其中能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是()。
《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解析: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B项剪辫的要求就体现了这一点。
[单选题]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根本上感觉不足。”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器物制度文化
解析:题干中所引梁启超先生的观点,谈的就是中国人自晚晴的半个世纪的救亡图存的实践中由浅入深地认识到自身在器物、制度、文化上与西方世界存在着差距。这五十年间的“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正是中国人认识自身不足而发起的运动。故本题选择A项。
[单选题]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军事行动是()。
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
解析:太平军的北伐虽然失利,但它深入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为其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A项。
[单选题]魏源和梁启超思想主张的共同作用是()。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解析:魏源和梁启超的思想主张只是起到促进当时人们在思想上的解放。其他选项在事实上或夸大或不符合实际情况,应予以排除。
[单选题]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主要原因有()。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予文化低潮时期⑤唐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①②③⑤
解析:①②③⑤项都是唐朝的对外交往的有利因素,④属于干扰选项,与题目无关。故本题选A。
[单选题]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得以进行,原因在于()。①列强侵略战争的刺激②洋务派掌握地方实权③洋务派控制了中央政权④慈禧太后的支持
①②④
解析:③说法错误,洋务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只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暂时支持,故排除③,其他三项都是洋务运动开展的原因。因此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