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黄芪桂枝五物汤

题目:患儿,6岁。2个月来胃纳不振,精神疲倦,伴有低热,遍身汗出,微恶风寒。治疗应首选()

解析:患儿主症是遍身汗出2个月,诊为汗证。遍身汗出可见于营卫失调和气阴亏虚,但气阴亏虚以盗汗为主,此患儿为自汗,并无盗汗和阴虚表现,所以辩证为营卫失调。治宜调和营卫,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创立儿科“五脏证治法则”的专著是()
  • 《小儿药证直诀》

  • 解析:北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钱乙①被称为"儿科之圣";②提出了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体质特点;③首创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④还创制六味地黄丸、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等方剂。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考点。

  • [单选题]小儿指纹色紫主证为()
  • 解析:察小儿指纹适用于3岁以下小儿。小儿指纹颜色:红主寒,紫主热,青主燥,黑主瘀。【记忆口诀】小儿指纹辨证歌诀:红紫辨寒热,浮沉分表里,三关测轻重,淡滞定虚实。

  • [单选题]患儿,6岁。发热2d,出现淡红色小丘疹,根盘红晕,丘疹上部可见疱疹,形态椭圆,胞浆清亮,皮疹以躯干为多,苔薄白,脉浮数。其治法是()
  • A.疏风清热,利湿解毒B.清气凉营,解毒化湿C.发散风寒,清热利湿D.芳香化湿,兼以健脾E.清解郁热,活血化瘀


  • [单选题]关于胎怯的描述错误的是()
  • 容易惊怯

  • 解析:考点:胎怯是指初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矮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证。

  • [单选题]“疳者甘也”的含义是指疳证的()
  • 病因

  • 解析:考点:"疳"有两种含义: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儿过食服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赢瘦。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述其病机和症状。

  • [单选题]小儿急惊风的主要病机是()
  • 肝阳上亢

  • 解析:考点:热性惊厥主要是感染所致。无热惊厥可有颅内疾病、颅外疾病病因。急惊风的外因为感受风邪温邪及湿热疫病之气,内因与小儿体质特点有关。小儿肤薄神怯,气血未充,为纯阳之体,心常有余,肝常有余,故小儿易为邪侵,而外感六淫,皆能致痉。

  • [单选题]诊治麻疹的要点是()
  • 解析:考点:初热期--症状:起病较急,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眼睑红赤,泪水汪汪,或微恶寒,小便短赤,大便稀塘,起病2~3天在颊粘膜近臼齿处见微小灰白色麻疹粘膜斑,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法:辛凉透表,清宣肺卫。方药:宣毒发表汤加减。见形期--症状:发热不退,咳嗽加剧,疹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头面、胸背、腹部、四肢,最后手足心与鼻准部见疹,即为出齐。疹点初起细小而稀,渐次加密,疹色先红后暗红,触之稍觉碍手,伴烦躁,嗜睡,口渴,小便黄赤,或大便稀软,舌红,苔黄,脉洪数。治法: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方药:清解透表汤加减。恢复期--症状:发热惭退,咳嗽减轻,胃纳与精神好转,疹点依次渐回,疹退处皮肤呈糠状脱屑,留有色素沉着,舌红,苔薄净,脉细软或细数。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 [单选题]患儿,4岁。发热2天,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口腔内可见数个疱疹,手、足掌心部出现米粒大小的斑丘疹、疱疹,疱液清亮,躯干处未见有皮疹。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浮数。其证候是()
  • 解析:病症有外感肺卫症状,疱疹同时见于手足口部,而躯干部未有,有发热、恶心的前驱症状,故为手足口病。

  • 推荐下载科目: 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题库 医学道德的评价、教育和修养题库 医患关系道德题库 传染病学综合复习题题库 执业医师法题库 传染病学题库 药品管理法题库 针灸学题库 中医内科学题库 中医外科疾病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