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强迫观念
题目:刚进入高一,赵峰就总想“我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他明知离高考还远着呢,这么早想这个事根本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学习,他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
解析: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本题中,高一的赵峰明知离高考还很远,这么早想考大学这事根本没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就是强迫观念的体现。故本题选A。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解析:道德行为是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足培养道德行为的关键。道德习惯是一种协调一致的近乎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一定的道德情境往往会引起连锁的道德行为反应,因此,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培养道德行为的关键。
[单选题]属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本体因素的是( )。
脑外伤
解析:本体因素是个体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主观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和心理活动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遗传因案、病菌或病毒感染、脑外伤或化学中毒,以及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等。心理活动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和个性因素等。
[单选题]小强不善于结交朋友,语文、英语成绩一般,但擅长绘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可知,小强具备较强的( )。
视觉一空间智力
解析: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可知,视觉一空间智力包括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这种智力在1|家、雕刻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的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小强擅长绘画,说明其具备较强的视觉一空间智力。言语智力包括阅读和写作及用于日常会话的能力。逻辑一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表达的能力。
[单选题]艾宾浩斯遭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先快后慢
解析: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学习之后立即发生的,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故本题选C。
[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下列现象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源于生活,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读下列诗句完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A项反映的是山地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B项落花可化作春泥,同时春泥可以为花提供养分,反映的是植物和土壤的相互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项错误表现了多个事物在某个空间上的组合,没有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项描述的是五原地区的气候和长安存在差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多选题]下列属于原始教育特征的有( )。
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紧密的联系
教育水平低
解析:原始教育的特征有: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紧密的联系,在劳动中进行;教育水平低下。故选择ABC。
[多选题]材料:最近偶然看《红楼梦》,书中讲到有个丫鬟很喜欢陆放翁的两句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林黛玉却对她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黛玉又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你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烟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这就算做俗,高雅的人则不尽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禅宗常讲“无我、无住、无着”。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这一联是大家都喜欢的: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放翁一联的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将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书上果给雨一打,朴朴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拿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这是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领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在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很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学论丛》)
问题:
(1)为何黛玉认为不能学“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的诗?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体现了王维怎样的作诗境界?请简要分析。(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