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大肠杆菌培养基
题目:临床上怀疑棘阿米巴角膜溃疡,进行角膜刮片培养后,应选择的培养基是()
解析:实验室病原体培养是确诊感染性角膜溃疡的重要检查技术,棘阿米巴培养需使用特殊的大肠杆菌覆盖的非营养性琼脂培养基,30~37℃培养3~4天即可见棘阿米巴生长,应培养4~6周,培养阳性时可镜检。而其他选项中的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Sabouraud培养基等均为真菌培养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E。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边缘性角膜变性(Terrion边缘变性)的临床特点是()
患者视力一般不受影响,除非由于病灶变薄扩张,出现严重散光
解析:本病病灶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区,这是它与蚕食性角膜炎的区别。本病病程长,进展缓慢,但没有自愈倾向。早期不需要治疗,当出现角膜变薄扩张时可考虑板层角膜移植,修复变薄区,避免角膜穿破,改善角膜散光。因此,A、B、D、E均为干扰答案。C是唯一正确答案。
[单选题]角膜基质炎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性盘状角膜炎的最主要鉴别点是()
角膜基质炎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而盘状角膜炎以水肿为主,不伴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
解析:上述两种角膜基质炎症临床上容易混淆。盘状角膜炎是基质和内皮对病毒抗原反应引起,临床特点是角膜中央基质盘状水肿,不伴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后弹力层可有皱褶;伴发前葡萄膜炎时,在水肿区域角膜内皮面出现沉积物。免疫功能好的患者病情有自限性,持续数周至数月后消退。而典型的扇形角膜基质有明显的炎症浸润和KP。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角膜基质深层的新生血管,在角膜板层间呈红色毛刷状,最终炎症扩展至角膜中央,角膜混浊水肿。炎症消退后,水肿消失,少数患者遗留厚薄不同的瘢痕。因此角膜病变的特征是两者进行鉴别的关键,正确答案选择B。
[单选题]患者,男性,36岁,右眼化脓性角膜溃疡,角膜刮片细菌培养证实为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此时首选的眼用抗菌药是()
万古霉素
解析:细菌性角膜炎对角膜组织可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临床上对疑似细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初诊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可以根据临床表现、溃疡严重程度给予广谱抗菌药治疗,然后再根据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调整使用敏感抗菌药。头孢菌素是针对病原体未明的G+菌感染进行治疗的首选药物。G-菌角膜炎首选抗菌药是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fluoroquindone)对G-细菌和许多G+菌都有抗菌作用,万古霉素对G+球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尤其对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如耐甲氧西林的菌株的敏感性较高,可作严重的难治性细菌性角膜炎的二线用药。因此本题应选择D。
[单选题]典型的蚕蚀性角膜溃疡与带状角膜变性的相同点是()
均起自睑裂区角膜缘
[单选题]患者,男性,17岁,右眼畏光流泪,眼痛7天。检查右角膜缘颞侧可见一灰白色圆形疱疹,周围球结膜局限性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