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高血压性心脏病
题目:患者女性,58岁,高血压病史12年,血压最高200/100mmHg,间断服用降压药物,体格检查心界不大,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心室壁厚度为13mm,诊断应考虑()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男性,38岁,心悸、气短,伴双下肢水肿6个月,胸部体检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湿啰音,心脏向左下扩大,心音低钝,心尖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大,否认发热和游走性关节肿痛史
[单选题]患者男,19岁。约2周前曾咳嗽、流涕,近3天感心悸。查体:心界不大,P2>A2,心率96次/分,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和附加音。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血清肌钙蛋白升高。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病毒性心肌炎
[单选题]患者男,24岁。因劳力时气短就诊,查体发现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收缩期喷射性杂音,X线胸片示心脏轻度增大,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增厚,其比值>1.3,最可能的诊断是()
肥厚型心肌病
[单选题]可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心脏杂音减弱的药物是()
普萘洛尔
解析:β受体阻滞剂使心肌收缩减弱,减轻流出道梗阻,减少心肌氧耗,增加舒张期心室扩张,且能减慢心率,增加心搏量。普萘洛尔应用应早,以求改善症状而心率血压不过低。
[单选题]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超声心动图发现舒张期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之比>1.3
解析:对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是临床上主要的诊断手段,可显示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后壁之比≥1.3,间隔运动低下。有梗阻的病例可见室间隔流出道部分向左心室内突出、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前移、左心室顺应性降低致舒张功能障碍等。故选D。
[单选题]男性,40岁,气促、下肢水肿2个月。体检发现心脏扩大,室性奔马律,心尖Ⅲ/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少许湿性啰音,肝大,下肢水肿。B超:左房、左室扩大明显。可能诊断是()
扩张型心肌病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症状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由于房室扩大明显,可有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单选题]扩张型心肌病与心包积液的鉴别主要在于()
后者心尖搏动在心浊音界左缘内侧
解析:心包积液时心尖搏动微弱,在心浊音界左缘内侧或不能扪及。
[单选题]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宜选择哪种药物治疗()
地尔硫
解析: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应避免使用增强心肌收缩的药物如洋地黄等,以免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目前主张用β受体阻断剂和钙拮抗剂,故4题选A。
[单选题]男性56岁,活动后心悸、气短近2个月,2天前开始出现喘憋加重,不能平卧。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双下肢中度水肿,腹部检查肝脾未触及。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胸比0.65,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径6.3mm,左室射血分数36%。近期采用的治疗中,哪项是错误的()
β受体阻滞剂
解析:患者中老年男性,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喘憋加重、不能平卧。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提示左心衰竭。双下肢中度水肿,有右心衰竭体征。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胸比0.65,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径6.3mm,左室射血分数36%,提示心脏及左室增大。左心收缩性心功能不全。考虑最可能的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此时有下肢水肿,提示患者前负荷较重,不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