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采血后需将注射器在两手掌之间转动,混匀抗凝血并静置30分钟后送检
题目:关于血气分析操作过程和方法错误的是()
解析:采血后需将注射器在两手掌之间转动,混匀抗凝血并立即送检。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进行颈内深静脉穿刺时为预防心律失常的导丝进入深度不宜超过()
25~30cm
解析:进行颈内深静脉穿刺时为预防心律失常的导丝进入深度不宜超过25~30cm。超过此深度可能进入右心室,刺激心内膜诱发心律失常。
[单选题]机械通气中,当流速-容积环呼气部分为锯齿样时提示()
回路内有积水或分泌物
解析:回路内有积水或分泌物时流速一容积环呼气部分会出现特征性锯齿样外形,故E正确。
[单选题]某发热患者体温在39℃以上,每日波动2~2.5℃,最低温度37.6℃,应诊断为()
弛张热
解析:弛张热的特点是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单选题]患者男性,81岁,因"少尿2天"入院。既往有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病史。近期患者食欲差,进食少。抽血查肌酐正常。
[单选题]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出现规律的宽大畸形QRS波,考虑出现()
室性心动过速
解析:1.患者近期进食少,出现容量不足,出现窦性心动过速。2.洋地黄中毒最常见心律失常是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3.P波消失,出现f波,且R-R间期绝对不等,心房率400/分钟,室率为130/分钟是房颤心电图表现。4.出现规律的宽大畸形QRS波最可能为室性心动过速。5.心率慢至40/分钟,并出现P波与QRS波分离,考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单选题]评价是否存在自发脑电活动()
脑电图
解析:4.脑死亡为一种不可逆性脑损害,表现为全脑功能丧失,脑循环终止,神经系统已经不能再维持集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脑细胞广泛性、永久性地失去完整功能,范围涉及大脑、中脑、小脑、脑桥、延髓。国内外公认定义为:包括脑干在内全脑功能不可逆地停止。呼吸停止试验可用于确定自主呼吸停止,主要通过脱机,将氧导管放于气管分叉隆嵴水平,氧流量:6L/分钟,密切观察呼吸运动,3分钟后测定PaO2,PaCO2,pH,重新接上呼吸机。如果无呼吸运动,而且PaCO2≥8kPa,则为呼吸停止试验阳性,支持脑死亡的诊断。脑电图主要用于评价自发脑电活动,脑死亡的脑电图表现为全脑缺乏可识别的自发性脑源性电活动。体感诱发电位可通过对于肢体进行电刺激后记录脑生物电活动,脑死亡患者的体感诱发电位可表现为皮质N20和随后成分双侧消失。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于评价脑干功能有特异性,脑死亡患者所有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均消失或者仅保留Ⅰ波或者Ⅰ,Ⅱ波。
[单选题]血清中总胆红素增加以结合胆红素增加()
胆汁淤积性黄疸
解析:5.疾病不同,黄染发生机制不同,血清中胆红素升高种类存在一定差异。溶血性黄疸为胆红素生成速度增加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使血清中总胆红素增加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肝细胞性黄疸时因肝细胞病变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障碍,故血清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加:胆汁淤积性黄疸以胆红素排泄障碍为主,故血清中总胆红素增加以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先天性黄疸由于肝内先天性酶缺陷不同致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障碍,Crigler-Najiar综合征好发于新生儿,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Rotor综合征好发于少儿至青年期,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增高。
[单选题]严重感染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血糖后连续8~12小时稳定在目标范围,此时血糖监测频率为()
3~4小时一次
解析:1.重症患者病情处于好转过程中,可适当延长血糖监测时间,由于患者仍未完全稳定,故可将血糖监测频率为4~6小时一次。2.在严重高血糖治疗初期为寻找最佳胰岛素剂量,可每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3.患者病情未稳定,应激因素未解除,血糖仍会波动较大,如控制血糖连续8~12小时稳定在目标范围内,则可将血糖监测频率改为3~4小时一次。4.在严重高血糖治疗期间血糖稳定在80~150mg/dl,且连续4小时胰岛素输注速度无改变,或血糖波动幅度
[单选题]有明显出血倾向及已肝素化的患者不宜采用()
鼻咽测温
解析:1.鼻咽测温是将测温探头置于鼻咽部或鼻腔顶部测得,反映脑部的温度变化。2.鼓膜测温是用特殊温度探头安置在鼓膜旁,并用棉花堵塞外耳道排除大气温度的影响。3.口腔测温是将温度计置于舌下热窝5分钟测得。适用于一般患者的体温监测。但不能配合的患者,如哭闹的患儿、狂躁的患者、麻醉和昏迷的患者不适宜采用,避免咬碎体温计而致损伤。4.鼻咽测温是将测温探头置于鼻咽部或鼻腔顶部测得,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黏膜。有明显出血倾向及已肝素化的患者不宜采用此法。5.膀胱测温是用特殊温度探头置于Foley导尿管中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