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犯罪既遂

题目:某甲将他人的一台价值8000余元的彩电偷回家中,经其父、兄规劝,在失主发觉前,又偷偷送回原处。甲的行为属于()。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甲于某日清晨在马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以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以5000元卖给乙。甲的行为构成()
  • 拐卖儿童罪

  • 解析:甲拐卖婴儿给他人,符合拐卖儿童罪的构成要件,即便事实上与弃婴形成收养关系,但是仍然不能以出卖他人获取价款。

  • [单选题]假设甲等5人以抓卖淫嫖娼为名强行从一私人小旅馆抓了4名旅客,然后将四人押到一废弃的小庙内。随后甲等5人对四人进行殴打,逼迫他们承认自己是嫖客。四人无奈只好承认自己是嫖客,接着甲某等人即要求四人与家属联系交纳赎金,才能将他们放走。旅客乙与家人联系,由家人帮忙凑好5000元赎金,马上送来。当甲某等人收取乙的朋友送来的赎金,欲将乙放走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甲某等人()
  • 构成绑架罪

  • 解析:控制被害人的人身。向第三人勒索财物,甲某等人的行为符合绑架罪的构成要件,构成绑架罪。

  • [多选题]下列犯罪中,不适用数罪并罚的有
  • A、甲为了诈骗而伪造公文,骗得3万元人民币

    B、甲为了杀害乙,去黑市上买了一把手枪,将乙杀害

    C、甲为了盗窃财物,撬开乙家的锁,盗走其祖传字画

    D、甲接受被告人一方的财物,将原本应该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仅判了三年

  • 解析:牵连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上的一个概念,是指犯罪的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情况。即在犯罪行为可分为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时,如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便成立牵连犯;在犯罪行为可分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时,若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也可成立牵连犯。通说认为,牵连犯有三个特征:(1)必须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如果行为人主观工具有多个犯罪目的,则不构成牵连犯;(2)必须是其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3)数行为之间存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牵连犯是处断上的一罪,刑法和司法解释若没有明文规定并罚的,一般情况下都实行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本题中的四个选项刑法和司法解释都没有明文规定并罚。A选项中,甲为了诈骗而伪造公文,骗得3万元人民币,分别构成了诈骗罪和伪造公文罪,但伪造公文是手段行为,诈骗是目的行为,故成立牵连犯,不适用数罪并罚。B选项中甲既有非法买卖枪支的行为,又有故意杀人的行为,但非法买卖枪支是手段行为,故意杀人是目的行为,因此也成立牵连犯,不适用数罪并罚。C选项中甲既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又有盗窃的行为,但前者是手段行为,后者是目的行为,成立牵连犯,不适用数罪并罚。D选项中甲受贿是原因行为,枉法裁判是结果行为,因此也成立牵连犯,不数罪并罚。故本题的答案是ABCD。

  • [单选题]许某深夜潜入吴某家行窃,被吴某发现,许某仓皇逃出吴某住宅,吴某紧跟而至,许某跳上其停在吴某家外面的摩托车,发动摩托车准备逃离现场,这时吴某恰好赶到,一把抓住了许某摩托车的后座栏杆、许某为了摆脱吴某,猛然加速前冲,吴某被拽得横飞起来摔成重伤,后来在巡逻民警的帮助下当场将许某截下抓获,发现其身带自制土枪一把、则对许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 B、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 解析:《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在本题中,许某深夜潜入吴某家行窃,被吴某发现逃出,许某跳上其停在吴某家外面的摩托车,发动摩托车准备逃离现场,这时吴某恰好赶到,一把抓住了许某摩托车的后座栏杆、许某为了摆脱吴某,猛然加速前冲,吴某被拽得横飞起来摔成重伤。在这里,许某实施了盗窃行为以后,为了抗拒抓捕,借助摩托车实施了暴力行为,造成了吴某重伤。因此其盗窃行为已经转化为抢劫行为,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所以应当选B。

  • [单选题]收购废品的小贩赵某答应收购某铜厂15岁青工罗霜偷的工业用紫铜,罗遂偷出价值1500元的铜块交给赵某。2人的行为构成何罪?
  • 赵构成盗窃罪,罗不构成犯罪

  • 解析:赵某明知罗某以盗窃所得财物出售,仍答应收购,赵罗二人在罗某盗窃之前已经形成共同的犯罪意识,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是共同犯罪。赵某构成销售赃物罪的前提是赵某在罗某犯罪前不知道其犯罪意图。选项A、C可排除。由题干可知,罗某犯罪时为15岁,其所犯盗窃罪不符合《刑法》所规定的14-16周岁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因此对罗某不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D为正确答案。

  • [单选题]老王在湖中心划船时不小心掉进了湖里,几位游人准备下水救人,但在湖边散步的老林动作最快,第一个跳下水去救人,其他游人见有人下水了都没有再下水。老林游到了湖中心正准备救人时,他想到了自己将成为英雄,整天会有记者来采访他,电视台还要找他做节目,而他最怕出名了,于是不想救人了游回岸边。其他游人说他为何不救人,他说不想做英雄。等其他游人把老王救上岸时,老王已经溺死了。对于老林的行为,从法律角度看属于()。
  • 老林“见死不救”不构成犯罪

  • 解析:刑法并未规定对于见死不救行为的调整方法。见死不救应属于社会道德调整的范畴。而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法律角度看”则选A不选C。

  • [多选题]已满16周岁的人,犯()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 放火罪

    盗窃罪(盗窃银行保险柜)

    抢劫罪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 推荐下载科目: 国家赔偿概述题库 行政案件的裁判与执行题库 执行题库 贪污贿赂罪题库 危害公共安全罪题库 危害国家安全罪题库 共同犯罪题库 刑事诉讼法题库 行政诉讼参加人题库 刑事审判概述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