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土壤抗风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和()。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甲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强奸乙,审讯时甲精神病发作,对甲应如何处罚?()
  • 属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可以从轻或减轻

    甲事后发作,不能理解庭审意义,待其恢复正常时予以追究


  • [多选题]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
  • 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 解析:A项中,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两罪并罚;B项中,的行为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构成;C项中,甲的行为也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构成;D项中,甲的行为应当以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

  • [多选题]某国税稽查局对某科技公司的偷税案件进行查处。该公司董事甲送给国税稽查局局长乙5万元,要求给予关照。乙收钱后,将该公司已涉嫌构成逃税罪的案件仅以罚款了事。不久上级主管部门清理税务违法案件。为避免该公司偷税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乙私自更改数据,隐瞒事实,使该案未移交司法机关。对乙应以何罪论处?()
  • 受贿罪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 解析:乙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构成受贿罪;其次,乙对于明知涉嫌犯罪的偷税案件以罚代刑,并最终更改数额,隐瞒事实而不移交司法机关,该行为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根据上述分析,对此应数罪并罚。

  • [单选题]假定甲出生于1992年10月15日(仅限本题),因其父母忙于做生意,对其疏于管教,致使其从小就养成了偷盗恶习。在2003年11月25日,甲曾钻进一问商店盗窃财物价值人民币两千余元;2007年8月10日,又曾在另一家商店盗窃价值人民币一千余元的财物;2008年10月15日晚,甲和几个同学一起过生日时,又趁旁边桌子一男子喝醉之机,将男子放在桌上的皮包拿走,窃得手机一部,价值两千余元,现金一千余元。对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不构成犯罪

  • 解析:甲在实施这三次偷盗行为的时候都未满16周岁,所以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 [多选题]秦某与唐某合伙开了一家理发店,后因生意不好,入不敷出,秦某认为是对面的理发店抢了他们的生意,于是指使唐某去将对面理发店的理发工具偷来,使其没法做生意。唐某趁夜间撬开对面理发店的锁,正欲行窃时,发现邵某睡在理发店内,遂将邵某强奸。听到外面有警车声,未来得及偷理发工具就仓皇逃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某构成盗窃罪未遂

    C、唐某构成强奸罪既遂

  • 解析:《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秦某指使唐某去盗窃,唐某也实施了盗窃行为,故二人构成共同犯罪。对于秦某,应当按照盗窃罪来处罚。唐某在实施所教唆的盗窃罪时又实行了强奸行为,构成强奸罪既遂。这属于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问题,即在共同犯罪中,原共同犯罪中某一或数个共同犯罪人,实施了超过原共同谋定的故意范围以外的犯罪行为。实行过限的犯罪行为由过限行为实施者自己承担,对过限行为没有共同故意的原共同犯罪人,不对过限行为负刑事责任。因此,秦某对唐某的强奸行为不负刑事责任,D选项不正确。再来分析盗窃罪是中止还是未遂。根据著名的弗兰克公式,犯罪中止是“能达目的而不欲”,即行为人自身主观上想停止犯罪行为,而犯罪未遂是“欲达目的而不能”,罪犯停止犯罪行为是基于外在原因。这里的“能”与“不能”是以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自己所认为的“能”与“不能”。本案中,唐某听到警车声就仓皇逃走,其停止犯罪是由于外部原因,属于“欲达目的而不能”,是犯罪未遂。秦某的教唆行为已经既遂,但对于其所触犯的盗窃罪而言,唐某的未遂导致盗窃未成显然属于秦某意志意外的原因,因此秦某也是犯罪未遂。故本题答案是AC。

  •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的是
  • B、乙15周岁,伙同一帮人对出租车司机进行抢劫

  • 解析:A选项中的情形属于防卫过当,《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对于乙应当是从轻或减轻处罚,而不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故B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根据《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的情形属于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因此,根据《刑法》第68条第2款的规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选项也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是B。

  • [单选题]A家祖传房屋的墙体内有3根金条,但是A对此并不知情。某日,A家安装空调,工人B在墙上打孔时发现该财物,即偷偷将其装入自己的口袋带走。B构成()
  • 诈骗罪


  • [单选题]收购废品的小贩赵某答应收购某铜厂15岁青工罗霜偷的工业用紫铜,罗遂偷出价值1500元的铜块交给赵某。2人的行为构成何罪?
  • 赵构成盗窃罪,罗不构成犯罪

  • 解析:赵某明知罗某以盗窃所得财物出售,仍答应收购,赵罗二人在罗某盗窃之前已经形成共同的犯罪意识,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是共同犯罪。赵某构成销售赃物罪的前提是赵某在罗某犯罪前不知道其犯罪意图。选项A、C可排除。由题干可知,罗某犯罪时为15岁,其所犯盗窃罪不符合《刑法》所规定的14-16周岁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因此对罗某不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D为正确答案。

  • [多选题]会见中,看守民警发现律师或其他辩护人有()情况时应当及时制止。
  • 泄露国家秘密

    私自传递物品、信件

    制造伪证


  • 推荐下载科目: 立案题库 执行题库 侵犯财产罪题库 具体行政行为概述题库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题库 渎职罪题库 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题库 刑罚概说题库 国家赔偿方式、标准和费用题库 行政诉讼的管辖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