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题目:患者,男性,19岁,双眼"近视"9年。曾戴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良好。最近2年发现近视度数加深较快。眼部检查:右眼0.2,戴镜矫正视力1.0;左眼0.1,矫正视力0.4。双眼均无充血,右眼角膜透明,角膜中央向前隆起,呈锥状,中央变薄。左眼角膜向前锥状突起、变薄更明显,中央部出现明显的全层角膜混浊。验光结果:右眼-5.75DS-3.75DC×170°→1.0左眼-6.50DS-5.65DC×150°→0.4。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引起角膜基质炎的寄生虫是()
盘尾丝虫
解析:角膜基质炎是一种以细胞浸润和血管化为特点的角膜基质非化脓性炎症,通常不累及角膜上皮和内皮。血液循环抗体与抗原在角膜基质内发生的剧烈免疫反应和发病有关。先天性梅毒为最常见的原因,结核、盘尾丝虫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麻风、腮腺炎等也可引起本病。因此答案选C。
[单选题]对于卷丝状角膜炎描述不正确的是()
与角膜的黏附通常较松散,容易脱落
解析:各种原因引起角膜表面出现由变性的上皮及黏液组成的丝状物均称为丝状角膜炎。自觉症状有异物感、畏光、流泪等。瞬目时症状加重,而闭眼时症状可减轻。角膜上可见色泽较暗、卷曲的丝状物一端附着于角膜上皮层,另一端游离,可被推动,长度从0.5mm到数毫米不等,能被孟加拉红染色。丝状物附着处角膜下方可出现小的灰白色上皮下混浊。与角膜的黏附通常较牢固,由于瞬目动作,丝状物可能会弯曲折叠,用力闭眼动作可能使丝状物从角膜面脱落,而残留角膜上皮缺损区,在此缺损区又可重新形成新的丝状物。丝状物可在不同位置反复出现。因此选项D中的描述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