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取出的物品未使用,应立即放回
题目:使用无菌容器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解析: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中。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患者住院期间排在病历首页的是()。
体温单
[单选题]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常常是()。
胸闷,气促
解析: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最早出现的症状常是呼吸道症状和皮肤瘙痒。呼吸道症状主要为胸闷、气促。
[单选题]关于排尿的影响因素,描述错误的是()。
钠盐含量多的食物可导致尿量增多
[单选题]患儿,女,7岁,咳嗽、咳痰5天,医嘱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
[单选题]患者,男性,82岁,长期便秘,遵医嘱行小量不保留灌肠。
[单选题]热力消毒灭菌法的原理是()。
使菌体蛋白及酶变性凝固
解析: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故本题选E。避错:本题部分考生未彻底掌握热力消毒灭菌法的原理,容易错选A项,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致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该知识点应该理解记忆。
[单选题]压疮的易发部位不包括()。
仰卧位→髂前上棘
解析:压疮的易发部位与患者的卧位有关,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如枕部、耳廓、肩胛、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髋部、骶尾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等处;俯卧时还可发生于髂前上棘、肋缘突出部、膝部等处。故A、C、D、E均为压疮的易发部位,髂前上棘为俯卧位时的好发部位。避错:此题较为简单,但是少部分考生容易错选,因为考生未彻底掌握压疮发生的机制及其好发部位,压疮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所以掌握这一原理可知,髂前上棘为俯卧位时的好发部位。
[单选题]混合性呼吸困难多见于()。
肺部感染
解析:呼吸困难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是指吸气和呼气均费力,呼吸的频率增加而表浅,多见于肺部感染和肺水肿、胸膜炎、气胸、心功能不全。故本题选D。避错:本题部分考生易选A,由于无法区分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的常见疾病而误选。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喉头水肿或气管、喉头异物等患者;呼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等患者;混合性呼吸困难常见于肺部感染、广泛性肺纤维化、大量胸腔积液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