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实证常见于外感的()
  • 正确答案 :D
  • 初期或中期

  • 解析:外感病初、中期的病机属实,主要表现出邪气亢盛的一些症状和体征,若至病的后期,或因治疗不当,迁延日久,而出现气血阴阳亏虚的症状和体征,说明病机已由实转虚。

  • [单选题]阴损及阳是指()
  • 正确答案 :C
  • 阴虚阳无以生,阳气随之亏虚

  • 解析:阴虚至一定程度,由于“无阴则阳无以生”,故又可损伤体内的阳气而导致阳虚,称作“阴损及阳”。如失血病人,由血(阴)的大量损失,气随血脱,往往会出现形寒肢冷的阳虚之候,这可称之为阴损及阳的气血两虚证。

  • [单选题]机体阴偏衰与下列哪两脏的关系最密切()
  • 正确答案 :E
  • 肝与肾

  • 解析:阴虚之证,五脏俱有,但一般以肝肾为主,其他三脏之阴虚,久延不愈,最终多累及肝肾。因为肾阴为诸阴之本,所以,肾阴不足在阴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肝肾之阴,息息相通,相互制约,协调平衡,故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肾阴不足可引起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出现腰酸膝软、头重脚轻、眩晕耳鸣等上盛下虚之征,甚至阳亢无制而生风,表现出肢麻、震颤等肝风内动之象,这种病理变化称之为“水不涵木”。反之,肝阴不足,下及肾阴,使肾阴不足,导致肝肾阴虚,临床上表现为眩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等阴虚阳亢,虚火内扰的病理现象。肝火太盛,也可劫伤肾阴,形成肾阴不足。因此选E

  • [单选题]下列各项属实证的临床表现是()
  • 正确答案 :E
  • 以上均非

  • 解析:1.实证是指在疾病过程中,邪气亢盛为主,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都比较强,邪气虽盛而机体的正气未衰,邪正斗争剧烈。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临床常见表现有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2.虚证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正气不足为主,是以正气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也就是说,机体的气、血、津液和经络、脏腑等生理机能较弱,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正气对抗致病邪气的斗争,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映。虚证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的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证。临床常见表现有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或二便失禁,脉虚无力等。所以,答案为:E。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题库 第十三单元发病题库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题库 六腑题库 奇恒之腑题库 体质题库 病因题库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题库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题库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