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半夏半升(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生姜三两是下列哪一个方剂
  • 正确答案 :E
  • 以上都不是


  • [多选题]真武汤中用芍药的目的在于( )
  • 正确答案 :BE
  • 利小便

    制附子燥烈之性

  • 解析:真武汤本方以附子为君药,本品辛甘性热,用之温肾助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臣以茯苓利水渗湿,使水邪从小便去;白术健脾燥湿。佐以生姜之温散,既助附子温阳散寒,又合苓、术宣散水湿。白芍亦为佐药,其义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气,《本经》言其能“利小便”,《名医别录》亦谓之“去水气,利膀胱”;二者柔肝缓急以止腹痛;三者敛阴舒筋以解筋肉瞤动;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热伤阴,以利于久服缓治。故正确答案为BE。

  • [单选题]清肝热、息肝风、平肝阳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C
  • 羚羊角


  • [多选题]药性咸寒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ABCD
  • 石决明

    珍珠母

    羚羊角

    地龙


  • [单选题]下列论述痫病发病不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 :E
  • 预后较好,能够根治


  • [单选题]眩晕的病理是
  • 正确答案 :E
  • 风、痰、火、瘀

  • 解析: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所导致的眩晕多属虚证;因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导致的眩晕属实证。风、火,痰、瘀是眩晕的常见病理因素。故正确答案为E。

  • [单选题]患者自觉脘腹痞塞不通,胀满难受而无块状物可触及,诊断为
  • 正确答案 :A
  • 痞满

  • 解析: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故正确答案为A。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分别言之,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严,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 [单选题]患者,男,60岁。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薄少津,脉虚数,证属久咳肺虚,气阴两伤。治疗应首选
  • 正确答案 :D
  • 生脉散


  • [单选题]患儿,9岁。全身浮肿,尿少,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舌淡嫩苔白腻,脉弦。其证候是
  • 正确答案 :D
  • 水毒内闭


  • [单选题]膏淋日久,精微外泄,可致消瘦乏力,气血大亏,最终可形成以下那种病证
  • 正确答案 :E
  • 虚劳


  • [多选题]常被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的方剂有
  • 正确答案 :CDE
  • 左归丸

    青娥丸

    右归丸


  • [单选题]患者高热神昏,身目色深黄,胁痛腹胀,躁动,鼻衄发斑,便秘,舌质红绛,苔黄褐干燥,脉弦数。其治疗首选
  • 正确答案 :A
  • 犀角散合安宫牛黄丸

  • 解析: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神昏谵语,中风昏迷。犀角散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骨蒸发热,皮肤枯干,痰吐稠粘,四肢疼痛,面赤唇焦,盗汗烦躁,睡卧不安,或时喘嗽,饮食无味,困弱无力,虚汗黄瘦。故正确答案为A。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痛,身目发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泄泻淋浊,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色鲜明如橘子,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大承气汤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肥胖病因的为
  • 正确答案 :A
  • 年老体弱

  • 解析:肥胖的病因:1.年老体弱肥胖的发生与年龄有关,40岁以后明显增高。这是由于中年以后,人体的生理机能由盛转衰,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又过食肥甘,运化不及,聚湿生痰,痰湿壅结,或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酿生水湿痰浊,故而肥胖。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量过大,或过食肥甘,长期饮食不节,一方面可致水谷精微在人体内堆积成为膏脂,形成肥胖。3.缺乏运动:长期喜卧好坐,缺乏运动,化为膏脂痰浊,聚于肌肤活动减少,亦容易发生。 4.先天禀赋:肥胖的发生具有家族性。阳热体质,胃热偏盛者,食欲亢进,食量过大,脾运不及,可致膏脂痰湿堆积,而成肥胖。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内分泌学(副高) 结核病学(副高) 口腔颌面外科学(副高) 中医内科学(副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副高) 放射卫生(副高) 儿童保健(副高) 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副高) 康复医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副高)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