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下列不属于传化之腑的是
  • 正确答案 :D

  • [单选题]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的阴阳属性是
  • 正确答案 :A
  • 阳中之太阳

  • 解析:《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五脏的阴阳属性,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五脏所在的位置,膈上胸腔属阳,膈下腹腔属阴,故心肺为阳,肝脾肾为阴。二是五脏的五行属性及与四时相通关系,如心属火,其气通于夏,故为太阳;肺属金,其气通于秋,故为少阴;肾属水,其气通于冬,故为太阴;肝属木,其气通于春,故为少阳;脾属土,应于长夏,称为至阴。

  • [单选题]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
  • 正确答案 :B
  • 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 [单选题]大柴胡汤的药物组成是( )
  • 正确答案 :E
  • 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芍药、枳实


  • [单选题]大头瘟的致病因素是
  • 正确答案 :B
  • 风热时毒


  • [单选题]蛤蚧的功效是
  • 正确答案 :A
  •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 [单选题]最早归纳并系统论述“八法”的是
  • 正确答案 :E
  •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

  • 解析:程氏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 [单选题]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除半夏、人参、炙甘草、干姜、大枣外,还有
  • 正确答案 :C
  • 黄连、黄芩

  • 解析: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错杂所致。治宜寒热平调,消痞散结。方中半夏散结消痞,和胃降逆,干姜温中散寒,助半夏温胃消痞。黄连黄芩泻热开痞,人参、大枣、甘草健脾益气,炙甘草调和诸药,七味相合,使寒热得除,气机得畅。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意在和胃而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适于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之痞证。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重在调中补虚,适于胃气虚弱,寒热错杂之痞证。

  • [单选题]下列何药不是生化汤的组成药物
  • 正确答案 :A
  • 桂枝


  • [单选题]最早提出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的是
  • 正确答案 :D
  • 亚历山大


  • [单选题]"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的穴位是
  • 正确答案 :A
  • 人迎

  • 解析:人迎  定位 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主治 瘿气、瘰疬;咽喉肿痛;高血压;气喘。 操作 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3~0.8寸。

  • [单选题]肝俞穴的定位在
  • 正确答案 :B
  • 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 解析:肝俞 肝之背俞穴 定位 第9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 ①胁痛、黄疸等肝胆病证;②目赤、目视不明、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③癫狂痫;④脊背痛。 操作 斜刺0.5~0.8寸。

  • [单选题]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大钟穴的主治
  • 正确答案 :D
  • 发热

  • 解析:大钟 络穴 定位 太溪穴下0.5寸稍后,当跟腱内缘处。 主治 ①痴呆;②癃闭,遗尿,便秘;③月经不调;④咯血,气喘;⑤腰脊强痛,足跟痛。 操作 直刺0.3~0.5寸。

  • [单选题]位于大陵穴直上2寸的穴位是
  • 正确答案 :B
  • 内关


  • [单选题]率谷穴位于
  • 正确答案 :B
  •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 解析:率谷 定位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 ①头痛,眩晕;②小儿急、慢惊风。 操作 平刺0.5~0.8寸。

  • [单选题]西医学认为拔罐疗法能够引起体内的生物学效应,以下哪种功能是拔罐疗法不能达到的
  • 正确答案 :D
  • 增强骨骼强度

  • 解析:拔罐法的临床应用 (1)留罐法:又称坐罐法,为最常见的吸拔形式。是指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留罐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2)走罐法:又称为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擦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本法常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3)闪罐法:是指罐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和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肌肉松弛的部位,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实证、热证,瘀血证,如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的作用。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儿科学(中级)[代码:333] 推拿按摩学(中级)[代码:349]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级)[代码:326] 神经内科学(中级)[代码:308] 神经外科学(中级)[代码:320] 烧伤外科学(中级)[代码:323] 眼科学(中级)[代码:334] 精神病学(中级)[代码:340] 肿瘤内科学(中级)[代码:341] 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级)[代码:355]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