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因其衰"宜( )
  • 正确答案 :C
  • 彰之


  • [单选题]少阳伤寒典型的脉象特点是
  • 正确答案 :A
  • 弦细


  • [单选题]霍乱兼表证治用分利兼表散法,后世称为急开支河,共代表方剂为
  • 正确答案 :C
  • 五苓散


  • [单选题]霍乱兼表证而以里虚寒证为急者,应用何方主治
  • 正确答案 :B
  • 理中汤


  •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五苓散的适应证
  • 正确答案 :E
  • 动则心悸

  • 解析:苓桂术甘汤证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病因病机:心下即胃之所在,胃中有停饮,故胸胁支撑胀满,饮阻于中,清阳不升,故头目眩晕。 证候:胸胁支满、目弦,或伴有小便不利。 辨证:脾阳不足,痰饮内停。 治则:温阳蠲饮,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 [单选题]《金匮要略》妊娠五六月坠胎者,谓之
  • 正确答案 :C
  • 半产


  • [单选题]既能用于风湿痹证,又可用于骨蒸潮热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D
  • 秦艽

  • 解析:秦艽   药性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   1.风湿痹证。为风药中之润剂。   2.中风不遂。   3.骨蒸潮热,疳积发热。   4.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3~9g。

  • [单选题]黄龙汤与调胃承气汤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 正确答案 :E
  • 大黄、芒硝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是暖肝煎的组成药物
  • 正确答案 :B
  • 木香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和法治疗范畴的是
  • 正确答案 :D
  • 消食和胃


  • [单选题]下列病证出现往来寒热,发有定时的是
  • 正确答案 :A
  • 疟疾


  •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手少阴心经的腧穴是
  • 正确答案 :B
  • 小海

  • 解析:小海 合穴 定位 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 ①肘臂疼痛,麻木;②癫痫。 操作 直刺0.3~0.5寸。

  • [单选题]属于承山穴主治范围的是
  • 正确答案 :A
  • 痔疾

  • 解析:承山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连线之中点。 主治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操作 直刺1~2寸。不宜做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肠痈临床特点的是
  • 正确答案 :C
  • 板状腹

  • 解析:肠痈 【病因病机】 多因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不洁之物,致肠胃痞塞;或过食油腻辛辣,湿热内蕴肠间;或暴食后急迫奔走或腹部用力过度,肠络受损,瘀阻不通。以上原因皆可引起肠腑局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积热不散,腐肉成痈。本病病位在大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湿阻、热腐,基本病机为肠腑气蕴,热盛肉腐。 【辨证】 主症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湿热,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阿是穴 阑尾 上巨虚 配穴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便秘加腹结。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刺法。留针30~60分钟,每日针2次。 2.其他治疗 (1)电针法 选取右天枢、右阑尾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 (2)耳针法 选取阑尾、神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2次。

  • [单选题]针灸治疗肠痈,选取的主要经脉是
  • 正确答案 :D
  • 足阳明、太阴经

  • 解析:肠痈 【病因病机】 多因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不洁之物,致肠胃痞塞;或过食油腻辛辣,湿热内蕴肠间;或暴食后急迫奔走或腹部用力过度,肠络受损,瘀阻不通。以上原因皆可引起肠腑局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积热不散,腐肉成痈。本病病位在大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湿阻、热腐,基本病机为肠腑气蕴,热盛肉腐。 【辨证】 主症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湿热,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阿是穴 阑尾 上巨虚 配穴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便秘加腹结。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刺法。留针30~60分钟,每日针2次。 2.其他治疗 (1)电针法 选取右天枢、右阑尾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 (2)耳针法 选取阑尾、神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2次。

  • [单选题]提出"刺有大小"的文献是( )
  • 正确答案 :E
  • 《针灸大成》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必典考试
    推荐科目: 中医全科学(中级)[代码:302]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中级)[代码:339] 神经内科学(中级)[代码:308] 骨外科学(中级)[代码:318] 妇产科学(中级)[代码:330] 儿科学(中级)[代码:332] 精神病学(中级)[代码:340] 肿瘤内科学(中级)[代码:341] 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级)[代码:355] 口腔正畸学(中级)[代码:357]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