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柔痉的治疗选方为
正确答案 :E
栝蒌桂枝汤
[单选题]车前子、旋覆花入汤剂宜
正确答案 :C
布包煎
解析: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单选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C
芦根
解析:芦根
性能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应用
1.热病烦渴。
2.胃热呕哕。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4.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单选题]以下除哪项外,均是攻下药的适应证
正确答案 :B
虚寒泻痢
解析:攻下药
性能特点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
适应证实热积滞证。部分药物可用于热病、脏腑火热证等。
[单选题]既能行气止痛,又能温肾散寒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E
乌药
解析:乌 药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疝腹痛
[单选题]既能杀虫消积又能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 :D
槟榔
解析:槟榔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2012
应用:
肠道寄生虫病。
食积气滞,泻痢后重。善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兼能缓泻通便。
水肿,脚气肿痛。既能利水,又能行气,气行则助水运。
[单选题]既能开窍醒神,又能治疗各种疮疡、咽喉肿痛、目疾、口疮等的常用药物是
正确答案 :B
冰片
解析:冰片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主治病证:
1.闭证神昏。
2.目赤肿痛,喉痹口疮。为五官科常用药。
3.疮疡肿痛,疮溃不敛,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5~0.3g。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单选题]真武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正确答案 :B
芍药
解析:真武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本方证心肾阳虚而不能化水,水气内盛而泛溢于外,以此而演变为阳虚水泛病理病证。治当温阳利水。 方中附子温壮肾阳,使水有所主,化气行水。白术健脾燥湿,使水有所制,并能生化气血,滋养心肾。生姜宣散,助附子温阳,是于主水之中以散水。茯苓淡渗,助白术健脾,是于制水之中以利水。芍药既能敛阴和营,又能利水气,并能引阳药入阴,更能制约附子温燥之性,达到温阳利水而不伤阴津。
若咳嗽者,寒气上逆于肺,加干姜、细辛,以散肺寒,加五味子,以敛肺气;若小便利者,去茯苓;下利甚者,寒气下渍于肠,去芍药之阴寒,加干姜,以温里散寒;若呕者,寒气上逆于胃,重用生姜,以温胃降逆散水,至于是否去附子,当因病变证机而取舍
[单选题]由黄连、半夏、瓜蒌实组成的方剂是
正确答案 :D
小陷胸汤
解析:小陷胸汤(《伤寒论》)
【组成药物】黄连 半夏 瓜蒌实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证候】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热痰证 证候辨识
热痰证: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胸膈痞满,气急呕恶 ---清气化痰丸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 ---小陷胸汤
[单选题]保和丸与健脾丸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
正确答案 :B
山楂、神曲
解析:健脾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
本方所治之证乃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所致。治当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方中人参补益中气;白术健脾和胃,助人参益气,共为君药。山药益气止泻,助人参、白术,补益脾胃;茯苓健脾渗湿止泻,助白术健脾祛湿;山楂偏于消肉食;神曲偏于消酒腐;麦芽偏于消面食,共为臣药。肉豆蔻健脾和胃止泻;砂仁理气醒脾;木香行气导滞;陈皮和胃化湿;黄连清热燥湿止泻,共为佐药。甘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相互为用,以奏健脾和胃,消食止泻之效。
健脾丸与参苓白术散均含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砂仁、甘草等药,皆具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可治疗脾虚夹湿之证。
健脾丸因配入山楂、神曲、麦芽、黄连等药,兼具消食化滞、清热燥湿之功,宜于脾虚食积内停,生湿蕴热之证; 参苓白术散因配入莲子、扁豆、薏苡仁、桔梗等药,功擅渗湿止泻,兼可保肺,宜于脾虚生
[单选题]麻子仁丸主治脾约证的病机是
正确答案 :B
肠胃燥热
[单选题]下列有关甲型肝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D
病死率较高
[单选题]下述机构中的医师不适用执业医师法的是
正确答案 :B
药品生产经营机构
[单选题]拔罐法的作用不包括
正确答案 :B
消积导滞
解析:拔罐法的作用
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单选题]治疗痢疾的主穴是
正确答案 :A
天枢、关元、上巨虚、合谷
解析:痢疾
【病因病机】
痢疾多由饮食生冷、不洁之物,或感受暑湿疫毒所致。外邪与食滞阻碍肠腑,气机不利,大肠传导功能失职,湿热相搏,气血阻滞,肠络受损,而致下痢脓血,形成湿热痢5脾胃素虚,脏腑气弱,而贪凉受寒,湿浊乘虚而人,以致寒湿不化,形成寒湿痢;感受疫毒之邪,毒邪熏灼肠道,热毒内盛,引动内风,蒙蔽清窍,而成疫毒痢;湿热蕴结中焦,脾胃失其升降功能,以致呕恶不能食,为噤口痢;若痢疾迁延日久,中焦虚弱,命门火衰,正虚邪恋,常因受凉或饮食不当而反复发作,为休息痢。
【辨证】
主症 大便次数增多,粪中带有黏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化湿,通肠导滞。以手足阳明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 天枢 关元 上巨虚 合谷
配穴 湿热痢加曲池、阴陵泉;寒湿痢加中脘、阴陵泉;疫毒痢加大椎、中冲、十宣;噤口痢加内关、中脘;休息痢加脾俞、肾俞;久痢脱肛加百会、长强。
操作 关元用平补平泻法;其余主穴用泻法。急性痢疾者,每日治疗2次,每次留针30分钟。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寒湿痢、休息痢及久痢脱肛者,可配合艾灸;大椎、十宣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每次3~4穴,急性痢疾用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2次,慢性痢疾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基本治疗,用黄连素注射液,或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注射0.5~1ml,每日1次。
[单选题]下列经脉中,循行不经过心的是( )
正确答案 :C
足少阳经脉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