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带菌者
题目:非流行期间流脑的主要传染源是()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流脑流行情况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①错选“A”,显示对流脑病人的传染期不熟悉;病人在潜伏末期和急性期均有传染性,传染期多不超过发病后10天,且治疗后细菌很快消失,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带菌者;②错选“D”,可能未考虑到隐性感染者也可将细菌清除而不带菌。要点非流行期间的主要传染源是带菌者。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45岁农民,8月初发病,畏寒、发热起病,伴头痛、周身痛,皮肤、黏膜有少许出血点,4天后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查体:体温38.9℃,结膜充血,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肝肋下0.8cm,脾未触及。血清总胆红素82μmol/L,ALT300U/L,尿蛋白(+),每高倍镜视野RBC及WBC均为10~20个。诊断应考虑为()
钩端螺旋体病
[单选题]男性,28岁,下水道工人,发热3天,伴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轻咳,8月初就诊。体检:体温40℃,脉搏120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13.3/9.3kPa,急性病容,结膜充血,咽充血,皮肤少量出血点,肺部啰音少许,肝肋下1.5cm肾区叩击痛(+),腹股沟淋巴结蚕豆大数个,有压痛。血象WBC14×109/L,RBC4.3×1012/L,N0.60,尿蛋白(+),每高倍镜下RBC2~5个,WBC1~2个。诊断应考虑()
钩端螺旋体病
[单选题]患者男性,20岁,乏力、纳差5天,尿黄3天,查巩膜黄染,肝肋下1cm,脾肋下未及,ALT1250U/L,抗HBs(+),抗HAVIgM(+),3年前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已愈。该患者最应诊断为()
急性黄疸型肝炎甲型
[单选题]人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多表现为()
隐性感染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重点考学生对乙型肝炎临床表现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高。常见错误:选答“E”,说明只看到临床假象,未从整体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角度考虑,缺乏HBV感染的知识。要点感染HBV后最常表现为隐性感染。
[单选题]疟疾的周期性发作,其间歇期的长短取决于()
裂殖体在红细胞内发育成熟的时间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主要考核学生对疟疾病原学的认识。预测错误率较高。常见错误:①选答“A”,“感染性子孢子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数量”可能与病情程度有关;②选答“B”,“子孢子在肝细胞内发育成裂殖体的时间”与疟疾复发有关。要点疟疾的周期性发作,其间歇期的长短取决于裂殖体在RBC内发育成熟的时间。
[单选题]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哪一部位()
肠系膜下静脉和门静脉系统
解析: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血吸虫病病理解剖的认识。预测错误率不太高。常见错误:①选答“A”,“肝脏”是日本血吸虫病损害的部位之一,应复习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病变的病理解剖,血吸虫的成虫一般不寄生于肝脏,肝脏的损害主要是由于沉积于结肠壁黏膜下的虫卵,经门静脉流至肝内引起;②选答“B”,“肠壁”的概念较含糊,肠壁有小肠壁和结肠壁,成虫不寄生于小肠壁,应复习血吸虫的生活史。要点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与直肠痔上静脉内。
[单选题]关于病原携带状态,下列不正确的是()
并非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能排出病原体
[单选题]急性血吸虫病的热型常见于()
间歇型
[单选题]患者,23岁,有国外旅游史,一天前出现腹部隐痛不适,排大便35次,每次量均较多,先为水样便,再转为洗肉水样大便,呕吐水样物10次,不伴恶心,无发热,无里急后重。体查:声音轻度嘶哑,眼窝明显下陷,皮肤褶皱恢复较慢。根据题意,回答下列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