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道德经》
题目:中国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 )。
解析:老子著作的《道德经》被称作是中国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故本题选B。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在太阳系的行星中,体积最大的是( )。
木星
解析: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体积超过地球的一千倍,质量超过太阳系中其他八颗行星质量的总和。故选择B。
[单选题]甲.乙、丙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人,分别学习金融、法律、外语。已知:①乙是重庆人,②学外语的是北京人,③学金融的不是上海人,④甲不学金融,丙不学外语。下列推断完全正确的是( )。
甲是北京人、学外语
解析:根据①和②可知乙不学外语,根据④可知,甲学外语,又根据②可知,甲是北京人,故选择B项。
[单选题]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智体"三育论思想的学者是( )。
严复
解析:严复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强调体育、智育、德育并重,他是我国近代最早系统论述"三育强国"的教育家,第一次明确论证了德智体三育的关系。D项,蔡元培民国教育家,主要教育观点:五育并举一一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美育代替宗教;北大校训一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学办学思想一一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教育独立思想。
[单选题]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不平衡性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强调不同时期,人的发展速度不同,关键期是不平衡性的体现。故选择D。A选项,顺序性,强调发展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有顺序的发展过程;教学启示: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B选项,阶段性,强调不同阶段学生有不同发展特点,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启示: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C选项,互补性,强调某一种身心机能出现缺失,其它机能进行补充:教育启示:结合实际、扬长避短。
[单选题]过度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保持与回忆,假设某同学用2小时的学习时间达到某一材料的第一次正确回忆,那么该同学再用( )时间能使其记忆效果达到最佳。
1小时
解析:过度学习是达到一定程度后,仍继续学习的一种现象,适当过度学习达到150%时,效果最佳。即2xl50%=3,3-2=1。故选择B。
[单选题]有意义学习的特征不包括( )。
排他性
解析:有意义学习具有四个特征: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具有渗透性;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单选题]动作技能与肌肉运动有关,与大脑无关。( )A.正确B.错误
解析: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运动区后由肌肉、肌腱以及关节运动而形成的。
[单选题]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
正态分布
解析:智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有些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有些人的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