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教书和育人
题目: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指出: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这句话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学会把( )相结合。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教书育人”规定,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的天职,教师道德的核心。教师既是学生的教育者也是道德的引路人。故选择C。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是( )针对后进生,李老师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
李明是一个内向的幼儿,不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刘老师为保护其自尊心,很少提问李明
解析: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面向全体幼儿,实现教育公正,“一切为了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面对内向幼儿,如果不闻不问,将会对幼儿的成长和成才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认识到幼儿不足之后,老师应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不再提问,故选择C项
[单选题]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保育员应具备( )学历
中学毕业以上学历,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八条规定:幼儿园保育员除符合本规程第三十五条规定外,还应具备初中毕业以上学历,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故选择B
[单选题]以“如果孙强、李超不是优秀共青团员,那么周红是优秀共青团员”为一前提,若要必然推出“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则需要增加下列哪项作为前提?( )。
孙强和周红都不是优秀共青团员
解析:题干由“孙强、李超不是优秀共青团员”推出“周红是优秀共青团员”。要推出“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则需否定后件,即“周红不是优秀共青团员”,得到否定的前件“孙强或李超是优秀共青团员”。前件是个选言命题,要想肯定一个选言肢,则须否定另一个选言肢,即“孙强不是优秀共青团员”。故选择D项。
[多选题]材料:建构区里,圆圆在用长方形的积木搭建一个动物园的围栏,围栏利用拐角两边靠墙,一边他用了红色积木,另一边他用了红一黄一红一黄的规律来搭,积木是竖立着紧挨着的排列了很长一段,但搭到最后一段的时候,红色和黄色的积木都没有了,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积木只剩下蓝色、绿色和白色。他犹豫了下,开始不加选择地使用其他颜色的积木毫无规律地接着搭,但很快他又推倒了这一段还未完成的无规律的围栏,试图离开,这时教师介入了……问题:(1)幼儿面临的游戏困难是什么?(2)教师介入游戏的意图是什么?(3)如果你是教师,请列举至少三种以上指导方法。
[单选题]我国农历三月三这天,男女老少都要到郊外水边嬉戏,以消灾解难,古代称这一活动为“修禊”。三月三是由古代的( )节演变而来的。
上巳
解析:三月三由古“上巳节”演变而来。该节日男女老少都到郊外水边嬉戏,以消灾解难,古代称这一活动为“修禊”。这一活动中的“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觞”,是“上巳节”的主要内容之一。
[多选题]材料:
兰兰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一天她拿起纸和笔画画,画之前她自言自语地说:“我想画小猫咪。”她先画了猫头、猫耳朵,然后画了条线说:“这是草地。”她在上面画了小草和小花着又画了一只兔子,边画边说:“哎呀,不像、不像,像什么呢?像小火车。”这时她又突然说:“小猫还没嘴呢!也没画胡子。”于是又画了起来。
问题:
(1)兰兰的画画行为,说明了幼儿想象的什么特点?
(2)简述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单选题]教师李某因盗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李某终身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解析:《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依照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教师资格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由此可知,李某无法取得教师资格,终身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多选题]谈美
朱光潜
我刚才说,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1)作者为什么说"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
(2)请另举一例,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