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自愿性
题目:是否参加课外活动和参加什么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按照兴趣爱好来选择的,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特点
解析:课外活动具有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课外活动的自愿性是指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活动,组织者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可随时随地地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外活动有时是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统一组织的活动,还有很多时候是在学校或校外教育机关的指导下,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实际的需要,自愿地组织、选择和参加。课外活动的实践性是指在课外活动中,受教育者有直接动手的机会,在其亲自参与、组织、设计的各项实践中,获得了实际知识,提高了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发展。课外活动的灵活性是指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状况等来确定。活动规模的大小、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内容的选择等都可呲灵活掌握,没有固定模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学习资料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人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呈线性关系。( )A.正确B.错误
解析:人的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关系。
[单选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长期性
解析: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有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是指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强调时间跨度,故选择C。A项,复杂性是指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B项,示范性是指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要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常考俗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D项,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强调教师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师行为举止就是教学的过程。
[单选题]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倡问难与距师并主张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的教育家是( )。
王充
解析:王充《论衡》中出"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论学习时,提出学知与闻见,思考与求是,问难与距师。问难不同于一般不明白时的提问,而是质问,提问者是经过个人思考,有自己的看法的。问难的对象没有限制,甚至可以是圣贤。"距师",即与师保持距离,也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距师并不是拒师,王充更没有彻底否定孔子等圣贤的意思,他提倡的是追求学术真谛的精神,是勤于思索、实事求是的态度。A项,墨翟,即墨子。重要教育观点: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同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B项,孟轲,即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强调行仁政。重要教育观点:性善论一一身心发展的内发论;"孟母三迁"一一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君子、圣贤、大丈夫"一一教育目的:盈科而进一一强调教育教学要循序渐进。D项,韩愈,著有《师说》、《原性》。主要教育思想:人性观一一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与生俱来。学习观一一勤学、不学、积极思考。教师观一一"学者必有师",否定"生而知之",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学无常师;不耻相师一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多选题]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 )
解析:课外活动的有组织上的自愿性、选择性等特点。因此,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具有自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