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选题]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 正确答案 :B
  •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人邻地拾取之”

  • 解析:题干材料中引用的《十二铜表法》条款主要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对比四个选项,可知B项最符合题意。

  • [单选题]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其他思想主张还有()。
  • 正确答案 :B
  • 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

  • 解析:从材料“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结合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可以判断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与其相关的是B项。

  • [单选题]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血腥掠夺,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正确答案 :D
  • 加强了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物质基础

  • 解析:题干问的是对欧洲产生的最大影响,即找出对欧洲产生的最根本的影响。四个选项都是欧洲殖民帝国的掠夺对欧洲产生的影响,但是,B项内容片面,应予以排除;A项“增强殖民者国家实力”和C项“加速资本原始积累”都为D项准备了条件,所以本题答案是D项。

  • [单选题]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人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 正确答案 :A
  •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 解析:“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故选A项。

  • [单选题]《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正确答案 :A
  • 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 解析:材料反映了“大危机”时期农产品价格大跌,这是当时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的,罗斯福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使农产品恢复正常的供求关系。故本题选择A项。

  • [单选题]斯大林说:“一个农民,他积累了少量的钱,他不用这点钱去修理犁头,革新自己的经营,而却买了一架大留声机……花光了。”对此,中国的一位领导人曾指出:“这样的农民,是不会创造自己幸福的生活的。这对于我们的国家也是一样。如果能够从人民的节省中筹集一些资金以投资于工业,但我们却不这样做,而由大家在消费中花光了,那我们就不能创造人民的幸福的生活。”他的这一说法实质上()。
  • 正确答案 :B
  • 肯定了苏联工业资本积累的做法

  • 解析:从题于分析,该领导人认为只有从包括农民在内的人民手中将资金用于工业生产,才能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实质是肯定了苏联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牺牲农民,发展工业的资本积累的做法,答案为B项。

  • [单选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二战期间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的远程液体燃料火箭,也原本是二战时用于空袭的。以上史实说明()。
  • 正确答案 :C
  • 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 解析:题干信息表明电子计算机、火箭的研发初衷都是为战争服务的,这表明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故C项正确。A、B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 [单选题]1922年12月,一部名为《爱之光》的剧本基本剧情是:一位科学博士以前认为,时间先生和空间小姐毫无联系、相对独立,所以在科学研究中遇到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一天,光之神给他带来了重要灵感。最后,科学博士摘下了他的“有色眼镜”,明白了时间先生和空间小姐的本质联系。该剧情反映的科学成就()。
  • 正确答案 :D
  • 是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这段材料描述的理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论是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所以答案选D项。

  • [单选题]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
  • 正确答案 :A
  • 1688年的“光荣革命”

  • 解析:“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势力妥协的产物,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实现了革命的目标,符合题意。

  • [单选题]据统计,我国的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从40年代后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上升到1952年的35%,到1953年主修工程、科学、医药及农业的学生达到学生总数的63%。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
  • 正确答案 :D
  •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 解析:依据材料我国学习专业技术学生数从40年代后期到1953年出现大幅度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国家经济恢复和建设急需大量具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D项理解符合题意;到1965年中国教育业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B项的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办学,是为了改变旧教育的性质,与题意无关;C项的贯彻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出现在改革开放后,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 查看原题 查看所有试题


    推荐科目: 世界史题库 教学设计(综合练习)题库 中国史题库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原则题库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的环节题库 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题库 高中历史课程的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题库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题库 历史教学评价的实施题库 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2019-2025 必典考网 www.51bdks.net 蜀ICP备2021000628号 川公网安备 51012202001360号